长乐传统竹编喜箩技艺申请市级非遗 编花靠记忆
2016-02-23 15:55:31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福州新闻网2月23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吴康乐 通讯员 黄燕云 欧有志 文/摄)2月20日、21日在花海公园举行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代表长乐市的传统竹编喜箩让人眼前一亮,这项技艺的传承人是长乐吴航街道东关村的李绍龙。 李绍龙在东关村专门开了一家传统竹编喜箩作坊。他透露,春节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忙着给这项手工技艺申请福州市级非遗。 民间视喜箩为吉祥物,又叫福箩、红箩,属于福州地区传统竹编实用品和工艺品,福州方言“箩”与“老”谐音,有稳重、老成、长久之意,故在各种喜庆场合,经常把喜箩当作器具或礼品。 在李绍龙的作坊里,他随便从陈列架上拿起一个5件套,告诉记者这个寓意五代同堂,讲究的人家办喜事时会用到这样的一套喜箩。现在还有很多人购买小喜箩用于装水果、糖果、坚果等,过年时摆在家中既喜庆又好看。 作坊内的老师傅黄铿旺拥有50多年制作喜箩的经验,选竹、破竹、编花、捆边、串边、上漆……喜箩的制作工序要20多道。每一道工序,黄铿旺都一丝不苟。 编喜箩先要将断好的竹子破开,刮除竹节间的凸痕,用刮刀将竹篾刮薄,薄到0.2毫米方能使用。 接下来就是坯的制作过程,这是竹编喜箩最复杂也最讲究的一环,坯最后呈现出喜箩上面的花样。李绍龙介绍,编花要把竹篾按经纬编制。 编花无法打草稿,错一步就必须拆了再编,完全靠记忆和熟练。 喜箩分三层,第一层是坯,第二层是套,最外面的是眼,坯、套、眼都编好后,要按尺寸裁剪好,将三层套在一起,用边甲固定好。边甲的外层用竹青,里层用竹黄。然后压实整平,再用藤条捆边,捆完边用竹篾串边。 最后一道工序是上漆。喜箩上漆要上5道,第一道红漆必须稀、薄、透、匀。第二道则是将红漆与黑漆按比例混合,呈暗红色,将喜箩刷均匀,接下来还要刷三道漆。上过这5道漆的喜箩不会褪色,使用时间长了依然亮丽。 |
相关阅读:
- [ 02-21]国家级非遗山西太原闹元宵
- [ 02-21]百项非遗闹元宵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开幕
- [ 02-19]文化部:非遗研培计划不是对非遗项目的大规模改造
- [ 02-19]扬州非遗元素首次亮相“苏台灯会”
- [ 02-17]大笼甜粿制作技艺拟申省级非遗 习俗已有近500年历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