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下乡闽剧折子戏《王莲莲拜香》。
福州新闻网2月1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组文/摄)当前,福州正在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指标达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作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如何按照国家制定的32条东部示范区创建标准进行创建?今年市“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将视线聚焦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代表委员们建言,要力争走出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道路,推动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迈入一个新的文化之春。
城乡共进 文化设施建起来
文化强市,硬件先行。这几年来,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城乡文化设施全面升级,初步搭建起覆盖四级的文化设施网络。
【亮点扫描】
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从2011年的5643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50844万元。
全市拥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3家,公共图书馆13家,公共图书馆分馆(图书流通点)538个,“城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50台,博物馆(纪念馆)27家,美术馆(画院)3家,民营艺术馆、博物馆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3家,村(社区)文化活动室2605个,文化广场1000多个,各类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268个。
【创建行动】
建成开放海峡图书馆、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加快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福州漆艺术研究院、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闽剧大观园、中国船政文化城、海西动漫创意之都等项目建设。
启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升工程,基本建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提高公共场所免费开放水平。加快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马尾船政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建设步伐。
【献计建言】
人大代表余芳作为基层代表,见证了这几年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说,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配备已经很齐全,但是求“平均”的建设过程中,上面的要求与下面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比如有的地方农家书屋建好了,但里面的书长期得不到更新,种类单一,不受欢迎。建议今后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更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接地气,按需配置。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充分利用好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优势,打造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民革福州市委会在提案中提出,在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时,要注重历史传承和保护开发相结合。建议成立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协调主体,协同管理三大街区,梳理文化基因,形成完善的开发保护协调机制。在文化展示、传播方式上开拓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引入互动性、竞技性强的形式,使年轻人自发参加到闽都文化传承中来。还可加强与学术、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成为学术研讨基地。
打出品牌 多彩活动办起来
这些年,高大上的大型活动络绎不绝,美誉度攀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渐成品牌,屡获荣誉。福州不断刷亮新的“文化名片”。
【亮点扫描】
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青运会、首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第二届海丝电影节、第三届海峡青年节等重大经贸、文体活动及“榕情四海·佳节同庆”“中国·福建周”等外宣活动。
组织“激情广场大家唱”、“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曲艺进社区、艺术扶贫和“左海讲坛”等惠民活动。其中,“文化惠民·六进”活动被文化部评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创建行动】
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创建工程,总结推广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文化惠民·六进、“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低票价公益性演出等品牌项目。
继续办好福州市戏剧会演、福州市文化艺术周等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平台。培育农村文化活动品牌。
【献计建言】
“文化惠民下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十分受老百姓欢迎。”代表金建琳说,但文化惠民活动不应局限于现在的文艺演出,要创新形式,推动民俗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民间。比如软木画、脱胎漆器、闽剧伬唱、十番等,这些福州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这样的活动平台让老百姓加深了解,进而熟知和喜爱,让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重获根基。
创新机制 文化服务走下来
文化是一种软力量,润物无声,影响深远。近年来,我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初步形成网络比较健全、结构比较合理、发展比较均衡,覆盖城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渐充盈,幸福指数节节提高。
【亮点扫描】
积极探索创新重大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运行机制,“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外包的方式,改变了由政府直接包办服务的做法。
进一步简政放权,将“文化设施管理运行”等3项事务性的管理职能向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转移。
全年完成“周周有戏”、非遗剧种公益性演出和低票价文艺演出350场,培训基层文化队伍及群众文艺骨干达1万多人次,公益电影放映超过2.6万场,全市文博馆所接待观众超200多万人次。
【创建行动】
有效整合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健全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制度,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健全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出台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推动部分重大文化活动项目市场化运作。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献计建言】
目前市区与各县(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政协委员池小霞建议,建立健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演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辅导和艺术扶贫等帮扶农村项目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扶持农村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节庆民俗活动,推进农村文化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育文化”的转化。建立农村文化协管队伍,并通过“大馆带小屋”和延伸数字文化服务,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