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政经 > 正文

福州将列5年计划建设文化名城 增强“文化自信”

2016-02-19 07:55:36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2月1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组)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一些代表围绕如何建设文化名城提出了建议。

许多先贤成为

“中国第一人”

福州许多先贤在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做出开创性成就而成为“中国第一人”,如民族英雄林则徐、西学泰斗严复、译林鼻祖林纾、数学巨星陈景润等。但改革开放以后,当代“开风气之先”的领域泰斗或大师却“寥若晨星”。这个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深思,也是市政府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能一直生活在‘历史’中,不能一直躺在先贤们创造的‘温床’里‘睡懒觉’,我们应该站上先贤的肩膀继续开拓,创造出属于我们当代人的辉煌。”人大代表表示。

代表们认为,历史已是过去式,无法改动,但是可以延续发展的,当代人自当进一步挖掘和发扬。其中,三坊七巷近几年一直走在前列。依靠三坊七巷这张名片,打响了福州旅游牌,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代表建议】

增强“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名城

人大代表表示,福州实施“文化强市”已迫在眉睫,必须继往开来地提高“文化自觉”,开拓创新地增强“文化自信”,持续深入地实现“文化自强”。三坊七巷的挖掘与发展,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福州文化建设具有借鉴和采纳意义。

陈勇等代表建议,建设文化名城,必须依靠政府高层重视,自上而下推动。政府有关部门要召集各界文化名士,对建设文化名城作出长远规划;配套制定扶持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实实在在的倾斜扶持,可考虑设立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优秀艺术家;建设文化大楼、文化服务中心或文化一条街,将文联及其作家、美术家、书法家等协会统一场所办公,既有利于交流互促,又有利于集中办大事;以较优惠价格提供给艺术家们场地建立创作工作室;制定吸引艺术人才政策。

人大代表建议对于已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文化才俊,要加大扶持培养力度,通过展览活动、出版专辑、学术研讨、媒体推介等举措进行针对性培养,扩大其影响力,逐步成为大师级艺术家,以“一人”带动“一界”,实现“高地效应”。设立类似于文学界“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书法界“兰亭奖”的全国性奖项。

此外,人大代表还建议参照三坊七巷的成功策略,选择工笔画、漆画、书法等已具全国实力和优势的少数项目作为突破口,进行重点突围,倾全力举办全国性活动或展览,邀请全国有影响力的代表性名家名流参加,造成全国性影响。加大其他一些独具闽都特色的文化项目培育力度,如挖掘列入非遗的闽剧小戏、评话伬艺,给予专项经费,安排专人制作宣传闽都文化宣传短片,建立专门宣传推广闽都文化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广泛宣传,实现整体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部门连线】

将列出五年计划

建设文化名城

记者从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福州文投集团等有关部门获悉,我市将列出建设文化名城的五年计划,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今后5年,福州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启用福州市图书馆新馆、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加快推动中国海丝博物馆、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福州市少儿图书馆)规划建设,提高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水平,提升“激情广场大家唱”“书香榕城”等品牌,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同时,我市还计划深入挖掘昙石山、三坊七巷、船政、寿山石等文化资源内涵,推动各艺术门类繁荣发展;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及重点文物等保护修复,加快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协调发展;设立方志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加快建设福州漆艺术研究院、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闽剧大观园等,构建闽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体系。

在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未来5年,我市将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现代传媒、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文化演艺、文化旅游和文化会展等产业;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等要素市场和文化中介服务机构;计划打造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加快推进闽台(福州)文化产业试验园、中国船政文化城、海西动漫创意之都、郑和文化旅游项目等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