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一号线南段试运行。
福州新闻网2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组文/摄)综合承载力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福州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到来。如何进一步完善福州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让省会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们纷纷为此支招。
交通拥堵如何缓解?
近年来,福州市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呈井喷式增长。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加剧,出行困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根治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委员支招:开展潮汐车道试点
委员吴茗在《关于在福州市推广潮汐车道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中介绍,所谓潮汐车道和潮汐路口就是可变车道,指根据某路段高峰时间双向交通流量差异较大的情况,将部分车流量少的车道调给逆向车流量大的车道,哪个方向车流量大,就临时允许车流量大的一侧车道车辆占用车流量少的车道。
吴茗建议,潮汐车道要科学规划,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统计车流量的基础上,灵活合理设置车道位置和时段。
此外,还要完善交通设施。潮汐车道上除应设置明显车道标志线、交通指示牌、车道信号灯外,还要配置交通流量检测设备。
部门连线:市交警部门表示,对城区有条件设置潮汐车道的路段将充分考虑合理设置。目前,警方采取多项举措努力畅通榕城交通环境,不断完善路面交通设施,如逐步调整取消城区原有斑马线,优化各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在有条件的道路推行“绿波时速”,重新调整片区交通组织方案,增撤隔离护栏、进行单行道设置、实行交通“微循环”等。另外,利用市公安交通智能控制中心,加强城区高峰期交通指挥疏导。
地下空间开发如何突破?
与地面空间一样,地下空间同样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委员黄晓东提出打造福州“地下空间网络体系”,“目前福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规模、层次及力度远远不够”。
黄晓东说,现有地下综合体多作为地面商业设施依附部分,主要建设类型功能单一,基本是地下停车场,忽视了对地上建设的功能弥补。
委员支招:利用地铁建设让地下空间成网
黄晓东说,随着地铁1、2号线的动工建设,福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步伐大大加快。要以新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快开展地下环境勘探、普查与评估,建立地下环境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还要注意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关联性。要遵循以点连线、以线扩面、连片成网的规划理念,实现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编制。
要以地铁轴线为骨干,以场站为辐射节点,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干线,集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下环路于一体的交通和空间的动态立体网络。
部门连线:市地铁公司表示,地铁建设与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是一种新的资源经营及利用模式,有利于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地铁和商业经营性空间客流互补。
据了解,在目前开展的1、2号线建设中就充分考虑到站点与周边商业或地下空间的对接,如1号线茶亭站、南门兜站、东街口站、火车站站,2号线水部站、宁化站、祥坂站、金山站、金屿站等均与周边商业或地下空间对接。
轨道交通如何升级?
轨道交通建设是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举措。市政协经济建设委员会调查发现,目前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为基础,但新区无完整的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此外,福州市尚无轨道交通经济产业,而轨道交通制造产业完全吻合新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按照地铁1、2号线建设经验,应在新区建设时及时总结经验,以便轨道交通更好服务新区。
委员支招:轨道交通线网与产业齐发展
市政协经济建设委员会建议,邀请有城市规划及轨道交通双重资质的单位对轨道交通线网再次进行修编,增加新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如增加2号线延伸线、调整及延长7号线、新增9号线支线、新增10号线或11号线及支线等。应抓紧规划建设直达长乐新区核心地的中运量公共交通快线,贯通城际交通,将马尾—长乐(空港)—福清(福清湾、江阴港)连成一片。
利用新区地理优势,将轨道交通做成载客和旅游观光的新型运载工具,如无人驾驶的APM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等;引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落户新区。
部门连线:市地铁公司表示,国家发改委已批复《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5~2020年)》。2016~2021年间,福州市将新建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及6号线工程,总里程89.3公里。
其中,6号线将串联部分福州新区组团,全长40.5公里,设站20座,起讫站点分别为会展中心站、长乐机场站。该线路作为引导和支撑新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将推动福州加快“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串联并支撑福州新区的三江口核心区、启动区、长乐主城区、滨海新城、空港新城等重要组团。
内涝问题如何解决?
农工党福州市委会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历史原因,福州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较薄弱,缺乏系统规划,标准体系不完善,地下管网建设较为滞后。
内河湿地是城区防洪排涝的主渠道,随着城市发展,地扩河退,河道湿地大量缩减,也让整个城市排涝能力下降。
委员支招:想方设法再造“海绵体”
如何破解内涝难题,农工党福州市委会建议,修复整治内河,保护原有“海绵体”;加强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防治体系;通过建设“雨洪花园”、改造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让雨水通过调蓄、下渗、净化等方式排出;尽快开工建设“环城五湖”。
民建福州市委会建议:当小区变电所设于建筑物本体内时,应设在地上;对将配电房放在地下的新建小区严格把关,需具备水泵双倍、位置抬高、电气设备质量高等条件后方能批复;加大对现有易涝地下配电房改造力度。
部门连线:市建委相关部门表示,福州市规划部门已启动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印发了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建设海绵城市行动计划,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东湖与南湖等城市湖体、雨洪公园、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易涝点改造等均列入清单;温泉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工,拟选择三江口、新店、鹤林、奥体4个片区为2020年的连片试点区域。目前福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已在征求意见,同时启动绿色建筑审查要点修订工作。
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表示,他们已加快对接各部门。对台风中易淹和低洼地带,以及重要干线节点站所的小区地下室配电站房重点开展改造试点,优先考虑将配电站房整体或部分搬迁到地面。目前,鼓楼15个地下配电站房搬迁工作正在推进,晋安、台江、仓山的改造工作也已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