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运会主场馆海峡奥体中心已成为福州城市新地标。
福州新闻网1月2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组)给全国人民带来许多欢乐、呈现许多精彩的首届青运盛会,虽早已经落下帷幕,但“福之州,青之运”的美好记忆永不落幕,它带来的有益经验和精神财富,将激励和推动我们在福州新区建设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
回首4年青运筹办历程,福州在办赛理念、运作机制、内容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将筹办赛会与城市建设、民生发展、文化提升相融合,将“年轻赛事”办成全国瞩目的体育盛会,为青年体育运动留下了精彩难忘的篇章,为体育事业乃至福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通过承办青运会,福州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以全新形象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深入人心;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上下齐心,交出亮丽答卷
2015年10月27日晚,福州海峡奥体中心熊熊燃烧了10天的青运圣火缓缓熄灭,首届青运会画上精彩、圆满的句号。经过4年的精心筹备,福州完成一场高难度的青运筹办考试,交出一份靓丽、满意的答卷。
然而,时针回拨到2011年8月,当城运会(青运会前身)“花落”福州时,福州人在欣喜之余,难免忐忑和疑虑,毕竟福州从没有承办过如此大型的综合体育赛事,纷繁复杂的赛事如何展开?基础薄弱的体育设施能适应赛事要求吗……
面对一个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困难,市委、市政府把筹办青运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成立青运会福州市执委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担任主任,市长杨益民为第一副主任;市委常委会每周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先后4次进行专题研究、6次听取汇报;市委、市政府4次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号召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全力办好青运盛会。
青运会举办期间,市主要领导更是亲临一线、坐镇指挥,统筹开闭幕式,分管市领导按分工抓好各自工作,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和参与企业负责人认真履职,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
福州交出的首届青运亮丽答卷中,无不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心血,正是领导的高度重视,筹办青运才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科学高效,确保运行顺畅
作为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青运会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有效运作,才能保证圆满成功。可以说历时4年之久的青运会筹备,本身就是对福州各方面工作的一次综合性大考验。
青运会筹备历经调研预备、基础筹备、综合筹备、测试赛与试运行、整改完善运行和全面实施等阶段,如何推动筹备工作有序,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运行?福州在实践中摸索出“全市联动、分级负责、统筹管理”的模式。
为加强统筹管理,我市建立五项会议制度,由主任办公会议决策重大事项,秘书长办公会议决策管理日常工作,在市委常委会统筹下实现重大决策,省市会商会议、部室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解决上下、左右间沟通问题。
实现层级管理,依托属地政府组建分赛区筹备机构,实行场馆属地管理,依托各县(区)、市属高校组织各单项竞委会,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工作进度表、50项重点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工作进度表等,按照“五个一”标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针对赛时制定“五图两表”、每日流程表等,对全过程实行流程管理,形成全方位的运动会科学管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该项体系将成为运动会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为其他大型赛会提供借鉴。
一场大型运动会,是一次性社会活动,大赛执委会只是临时社团机构,只有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其科学高效运行。自筹办青运会以来,市执委会制定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开发、招标管理等50项工作制度,不仅实现全体人员勤政廉政,也实现筹办工作顺畅运转。
担当有为,谱写精彩篇章
首届青运会是福建省、福州市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综合性运动会,筹办过程困难重重、历尽艰辛。4年来,福州全城动员,干部群众人人争先出力,体育场馆建设、市政设施配套、环境综合整治、交通路网改善、酒店景区提升、志愿文明服务、市场开发运营等工作全面展开、有序推进。4年艰辛付出换来八方宾客一次次点赞,作为青运会筹备中坚力量的全市干部群众受之无愧。
青运会筹办期间,全市广大干部攻坚克难,面对压力不退缩、不动摇,充分展示出高远的志向、出色的能力、实干的作风。通过青运会锻炼平台,一大批年轻干部直接参与赛事组织、策划和筹办工作,经受了实战考验,成长为懂管理、善运作、具有广阔视野的人才。各级干部在工作中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形成青运会团队精神,为新时期的福州精神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青运会的成功举办,证明福州干部能打硬仗,是有能力迎接挑战的。
如果说青运赛事的成功是福州全员办会的成功,那么青运赛事的精彩则是福州全民参与共同谱写的精彩。
据不完全统计,筹办期间共有近百万人次参与青运,20万名观众见证开闭幕式盛况,观赛观众60多万人次。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高涨,约10万名志愿者参与青运文明行动,开展11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19家医院,8家运输企业,52家接待饭店,1200辆赛会保障车辆,30多支供电、供水、供气、气象、通讯等团队为福州赛区提供服务保障,99家企业签约、赞助或捐赠青运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最终成就了“福之州,青之运”的精彩。
“青运会是对福州城市整体实力的一次综合考验。福州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也看得出福州人干事确实是铆着一股劲,有勇气、有担当、有韧劲。”青运会首席专家刘清早教授这样评价福州干部群众。
开拓创新,烙下福州印记
节俭惠民开创新风、突出文化教育主题、赛商结合有效运作……创新办赛模式,让青运深深地烙下福州印记。
“科学办会、节俭办会、廉洁办会”,这是青运会筹备之初就确定的办赛理念,福州自始至终将其贯穿青运盛会始终。“少花钱、办大事,花小钱、办成事”的“巧妇”作风随处可见:青运会各种文体展示和开闭幕式活动,坚持不请明星“大腕”,让青年人唱主角,开幕式近万名演员以福州本地院校学生为主力军;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原则,青运会主新闻中心家具家电、办公用品都是临时或者二次利用,不少还是南京青奥物资“再上岗”,仅节约办公用品经费就达2100多万元。
青运会的办会新模式也开创了大型赛事的节俭办会新风。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组委会副主任高志丹在回顾总结本届青运会各项主要工作时,首先夸赞的就是青运会节俭惠民,开创新风,“这种理念,具有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首届青运会以运动员村为主阵地,以宣传福州文化、展示福建风采为主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使赛场内外交相辉映,让广大参赛运动员与当地青年相互学习与交流、接触和领略中华文明和福建文化、了解国情、增长知识,使他们在参加高水平体育竞赛的同时,提高了个人素质,实现了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广大年轻运动员收益颇丰。
本届运动会高度重视寓教于体,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理念,处处体现青运的特色,开创了文体交流新模式。目前,在国内举办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中,青运会首次将体育与文化教育融合。打造国内大型综合体育赛会竞赛与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相辅相成的模式,不仅为今后综合性运动会的改革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也为我国以后举行的青运会提供了模板和可贵的经验。
此外,商赛结合建设运动员村,奥体周边地块挂牌出让,企业开发的商品房用作赛时运动员、教练员等临时性驻地,实现了政府不花钱建设反有收入、提供运动员就近住宿便利、企业提高知名度乐于奉献的“三赢”局面。赛商结合有效运作的办赛模式,不仅体现了福州办赛的独具匠心,也是福州给国人呈现的可复制、可借鉴的又一种创新性办赛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