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以租代购”易生风险 车主疑逾期还款车辆被收

2016-01-12 08:25:25 钱嘉宜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1月12日讯(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林宇熙 记者 钱嘉宜) “我们有的车主已经交了几万元,有的交了几十万元,现在他们一下子将车收走,告诉我们之前的钱都打了水漂,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昨日,来自湖北的孙先生拨打本报党报热线83751111,投诉福建喜相逢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以租代购”车辆交易存在欺诈行为。为此,5名外地车主昨日齐聚喜相逢公司讨要说法,还有30余名车主正在赶来途中。

车主:“以租代购”重在“购”

“2014年底,我在朋友圈上了解到福建喜相逢公司有一种‘以租代购’的购车方式十分划算,在与客服电话联系后便支付了一辆大众CC轿车的首付款67500元。2014年12月26日,我从湖北来到福建签订合同,当时定下月租为10500元,租期满3年后,或在第8个月、第12个月一次性将尾款结清,就可以得到车子。”孙先生说,签订协议后,自己一直按时交租,直到去年12月,由于资金周转不灵便和客服协商能否适当拖延交租日期,客服当时一口答应。

没想到,去年12月底,喜相逢公司工作人员来到湖北,在事先未告知的情况下将车开回了福州。“车被开走的第二天,我就向公司交了拖欠的21000元月供,但即便如此,公司还是告诉我车子已经上路,具体问题要到福州处理。”孙先生说,12月28日他赶到福州,被告知处理好违章,再补交一系列费用后方可提车。可就在孙先生处理过程中,这辆车被客服重新挂出“招租”了。

“以租代购重点在于’购’字,没有人会花这么高的租金租车,我其实是按分期付款的方式在买车,现在他们将车收走,我之前花的钱打了水漂,人车两空,实在接受不了。”孙先生气愤地说,不久前,他将自己的遭遇发上网络,得到36名有相似经历车主的响应。

此外,车主们普遍反映,公司在收车后一方面迅速将车挂出招租,另一方面依旧向车主声称,只要补齐月租,交付滞纳金、违约金、差旅费等就可提回车辆,这种做法涉嫌诈骗钱财。同时,公司出租的车辆质量存疑、车主放在车内的财物未及时归还,以及未经顾客认可,在合同中私夹条款,注明若要提前还款须额外支付高昂费用等均为双方争执焦点所在。

公司:将给予适当补偿

在孙先生提供的一份当初他与喜相逢公司签订的以租代购合同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内容:“如乙方未按期支付租金,应缴纳延迟造成的滞纳金,延付一至三日内按原固定租赁费率的130%计收;超过三日(含第三日)未付租金,则视为乙方违约。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强行收回租赁物。乙方之前支付的租金及全部款项甲方均不予退还,并有权追究乙方违约责任”。

在公司出具的“告知函”中,如果客户收到通知函后逾期未支付欠款,即解除合同,解约事宜不再另行通知,告知函规定的应还款日的第二日为解约日。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去年11月16日签收了告知函并补齐欠款,12月份欠款20多天后于27日补交2个月月供,但此次未收到告知函。公司方面回应,去年12月31日为合同解约日期,但孙先生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客户误以为补齐钱后就可以提回车。”公司公关部蓝先生承认,公司在收回孙先生的车后进行出售属于业务员违规操作。蓝先生表示,公司会在合理范围内给予孙先生及其他客户适当的补偿。

蓝先生解释:“以前有出现工作人员跟客户碰面,协商收回汽车,跟客户起了冲突的情况,现在采取将车开走后再第一时间联系客户的办法,也是怕出意外。”

多名客户表示,车被开走后,未接到公司向他们索要地址寄还车内物品的电话。法务专员陈小姐表示,已登记客户姓名,将归还他们原有的车内物品。

律师:车主有望得到法律支持

亚嘉律师事务所孙文峰律师表示,首先,以租代购涉嫌流质条款,没有经过市场公平估价,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其次,在违约情况下,之前支付的租金及全部款项不予退还,客户要承担的违约金条款显然过高,孙先生补交了月供,属违约情况情节较轻,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孙律师建议,孙先生可与租赁公司协商,要求返还车辆及部分违约金,如协商不成可诉诸法律,很有可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