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福大至诚学院食堂剩菜多 督导员难刹浪费风

2015-12-22 08:58:37 施建华 陈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11月27日,第五餐厅,一碗饺子被倒掉

东南网12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施建华 陈锟文/图)为贯彻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去年以来,海都报推出“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系列报道,引发各方关注。

日前,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带他在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食堂吃饭,他发现很多学生有剩菜剩饭行为。

海都记者暗访数日发现,福大至诚学院食堂里设有“文明督导员”,多数学生能做到“光盘”,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浪费现象,有的学生买了一大盘饭菜,几乎没动筷,就端到回收区倒掉。

“第二风味食堂” 回收区近20个餐盘 半数都有剩饭菜

11月27日中午11点40分左右,海都记者到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一食堂暗访。该食堂有两层,一层叫“第二风味食堂”,二层叫“第五餐厅”。记者发现,食堂内饭菜并不贵,一荤一素约6元钱,两荤一素也只要10元左右。

一层的“第二风味食堂”约300平方米,记者暗访时,食堂内有150多名学生正在用餐,20多名学生都没吃完餐盘里的饭菜。其中一名女生吃剩的餐盘里,剩下小半份胡萝卜、大半份米饭。另一名穿白衣的女生,盘中的菜都吃完了,但米饭也剩下一大半。

在“第二风味食堂”的餐盘回收区,学生也倒了大量饭菜。记者清点了一下,放在回收台上的一共近20个餐盘,其中八九个餐盘里都有大量剩饭剩菜。一个圆形餐盘中,剩下一大半米饭、一大半肉片,一半茄子;一碗面线糊,几乎都没有动筷,就直接倒掉。

  11月27日,第五餐厅回收台,餐盘中大半饭菜没吃

“第五餐厅” 学生反映:饭菜量大 每次都吃不完

随后,记者又走进二层的“第五餐厅”,这里也有约300平方米。此时刚过12点,开餐不久,记者在食堂门口看到,蓝色的泔水回收桶里,就堆了半桶的剩饭剩菜。

记者走了一圈后发现,就餐的七八十名学生里,多数学生吃得比较干净,基本做到了“光盘”,但有20多名学生剩下的饭菜较多。

在餐盘回收区,记者看到,一个待收拾的餐盘中,一块鸡肉没吃就被丢弃,莲藕也剩下一半。不知道哪名学生买的一碗饺子,还没动过筷子,也被倒掉了。餐具回收车上的两个大盆,也装满了剩饭剩菜,浪费不少。

昨日中午,记者再次暗访福大至诚学院食堂,发现一、二层食堂都安排了学生当“文明督导员”,开展“光盘行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浪费现象。一层的“第二风味食堂”内,约百名学生在用餐,10多个学生剩菜剩饭;二层的“第五餐厅”,回收区也有大量剩饭菜。

记者询问几位同学,“为何不把饭菜吃完?”一名女生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所以剩下不少饭菜。另一名女生则说,自己食量小,食堂饭量较大,每次都吃不完。还有同学建议,食堂可把饭菜分成“大”、“中”、“小”份,男女生点菜时可自主选择,避免浪费。

  11月27日,第二风味食堂,一女生剩下一大半米饭

家长建议:饭菜分大中小份 督导应落到实处

近日,多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的家长也向记者反映,曾跟孩子一起在食堂用餐,他们也都发现浪费现象。

家长王先生说,他跟孩子在食堂用餐时,发现菜肴很丰盛、性价比也很好,但很多学生剩菜剩饭,看了让人心疼。王先生教育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食量打饭,打多少吃多少,千万不要浪费。

家长张先生认为,学生浪费饭菜有几点原因:首先,一些学生家境好,用餐时点的饭菜比较多,吃不完就倒掉;其次,一些饭菜不合学生胃口,或者分量太多,所以剩得也多;最关键的是,很多学生缺乏“节俭”观念,认为浪费一点饭菜并不严重。

“食堂里多打出一些提倡节俭、批评浪费的公益广告,还应该把饭菜分为大份、中份、小份,以免有同学点得太多,吃不完。”学生家长陈先生认为,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觉性,尽量避免“多打不吃”,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家长林女士表示,只靠学生自觉还不够,大学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课堂,应把文明督导落到实处,可安排班干部、学院学生干部轮流督导,并将食堂浪费行为纳入学生日常考评,一旦发现有浪费现象,应进行处罚。

 

  11月27日,第二风味食堂回收台,一碗面线糊被倒掉

  11月27日,第五餐厅回收台,刚开餐不久,回收区就有不少剩饭剩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