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企业拖欠工资大半年员工讨薪 调解10多天达协议

2015-12-16 15:23:47 刘栋宾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企业拖欠工资大半年员工讨薪 调解10多天达协议

  经调解,两员工拿到了拖欠工资。

福州新闻网12月1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栋宾文/摄)又到年底讨薪的高峰期。本月初,有两名员工向晚报调解室反映一家网络公司拖欠他们的工资,大半年都未支付。调解员了解发现,原来企业与员工各执一词,都拿出证据“扯皮”。

经10多天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12月14日送达了调解协议书。

【案例一】员工:辞职后欠薪大半年

张某反映称,2014年6月受聘于福州某网络公司,任程序员一职。双方约定月薪是5000元。入职后,公司一直未与他签书面劳动合同,社保也迟迟未办,直到同年11月才缴纳。2015年3月张某提出离职,他称获得了公司的同意,但公司又称不知情。因此,他离职前2月份5000元工资和3月份2500元的工资未拿到。

张某申请按《劳动法》要求公司赔偿未签劳动合同的赔偿款,支付拖欠的工资,缴纳拖欠的社保等,共计6万余元。同时,他还出具了企业登记信息、社保明细表、电子聊天记录、工资条等证据。

企业:“你拉其他员工一起跳槽”

针对张某的反映,企业在应询时称,张某有四大“罪状”:一是张某无视公司制度,一个月才考勤一次,旷工一天扣3天基本工资,张某应向公司补交钱;二是在未办理离职手续的情况下,与其他同行公司约定薪酬待遇并鼓动公司其他员工集体要求涨薪,给公司增加了人工成本,影响员工队伍稳定;三是离职时,带走公司其他业务骨干,导致公司承接的项目无法完成,还要承担违约责任;四是伪造总经理签字,办理离职手续等。

【案例二】员工:劳动合同迟迟未签

魏某称,2014年7月,她受聘于福州某网络公司,与张某是同一家公司,任网页美工一职。双方约定魏某的月薪为3500元。她称,入职后公司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没缴纳社保。2015年3月,她提出离职,得到了公司的同意。但公司拒绝支付2月份和3月份的部分工资,共5200元。

因此,魏某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5200元,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25000多元,支付经济补偿金3500元,补缴9个月的社保费。同时,她出具了离职证明、微信记录、工资条、社保明细等证明。

企业:“情侣合伙,不考虑公司利益”

对魏某的投诉,公司的反应没有像对张某那样激烈,但是谴责措词还是少不了。

公司认为,魏某还未离职已在其他公司上班。中途离职时,魏某没有考虑到公司项目的后果。入职时,公司前期给予了培训,没有项目做时,公司照样发工资,那时为何没提出离职?离职是个人意愿还是受别人鼓动?现在她与张某是否是情侣关系?公司明显对魏某与张某恋爱后一起跳槽大为不满。

【调解协议】两员工共获赔2万元

两起投诉均与福州某网络公司有关,因此并案调解。刚开始,企业方很生气,不满张某和魏某离职后一起投诉公司,还要求赔偿。

经多次调解,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企业一次性支付张某劳动报酬、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社保等共计12000元。企业一次性支付魏某劳动报酬、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社保等共计8000元。张某和魏某均不得再以此事提起其他诉求或申请。

此外,张某书面承诺,将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公司从事电商软件开发的源代码全部交回公司,不得复制到个人电脑或U盘保存,如发现盗取公司任何商业机密,他将承担所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版主手记

与员工共赢 才能不断壮大

近年工人讨薪事件频发,一旦投诉或申请仲裁,最后大多是企业因为违法赔钱。调解员认为,用工环境已经发生大变化,而用工模式大多还是老样子,如果灵活用工,纠纷就会大大减少。

心理咨询师刘旺说,企业一般都想有一批好员工,听话、肯干、少拿钱;而员工都想待遇越来越好,能有尊严地工作,跳槽员工大多因为不满这两点。一旦员工跳槽,企业就干着急,埋怨员工不知感恩。现在不少企业不想签订劳动合同,员工最好多干活少拿钱,出了事跟企业没关系,而这就是违法原因所在。

调解员李仁涓说,企业想长久生存,能留住大批好员工,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灵活管理。很久以前,温州商人就提出与员工共享股权,共同盈利,共同发展企业的理念。后来有不少企业效仿,证明这是对的。

网络公司大多项目属于单一开发,对技术要求较高,李仁涓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与员工合作开发项目的方式。做一个项目合作一次,既能留住人,又少了纠纷,企业和员工都能赚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