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榕市区小学门前电动车逆行超载 接送孩子交通添堵

2015-12-05 12:06:56 吴隽 蒋雅琛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市区小学门前电动车逆行超载 接送孩子交通添堵

  祥坂小学门前堵成“一锅粥”。

福州新闻网12月5日讯(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吴隽 蒋雅琛文/摄)12月2日是第四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校园内外都在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强调文明出行。但记者调查发现,每逢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市区多所小学门前交通不文明现象频现,其中多数是家长所为,家长越来越成为孩子们的不良示范。

祥坂小学:门口乱成“一锅粥”

昨日上午11时,位于上浦路的祥坂小学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蜂拥而出,此时也正是交通乱象的开始。记者发现,祥坂小学门口,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的隔离栏有一段10余米的缺口,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用电动车将这个缺口“填满”,甚至还蔓延到机动车道上,一个机动车道被完全占用,另外还有4辆汽车停在机动车道上等着接孩子。

接上孩子后,不少家长径直调转车头逆行在机动车道上,短短10分钟内,就有15辆载着孩子的电动车逆行往工业路方向骑去。他们中多数由工业路左拐至上浦路,其中很多电动车都不上安全岛,直接由机动车道过街。

前来接孙子的张奶奶告诉记者,这样的交通状况已经持续很久了,祥坂小学门口的人行道比较窄,经常很堵。“我一般都是在马路对面的天桥下桥处等孩子自己过来,交通那么乱,小孩很不安全。”

沈女士傍晚下班都要经过金山大桥,她表示每次开车经过祥坂小学门口都很紧张。“这些电动车行驶没有章法,而且还逆行的,要非常小心才行。”

国货路小学:电动车超载逆行严重

国货路小学位于国货西路河口东里的巷子里,临近孩子放学,家长早早聚集在校门口。昨日11时许,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坐上电动车或自行车。出了巷口就是交通繁忙的国货西路,车流量大。记者在巷口观察到,过街路口就在巷子以东约100米处,但很多家长还是选择直接左拐,载着孩子逆行回家。15分钟内有12辆电动车和自行车逆行,其中2辆车同时载着2个孩子,同向驶来的车辆经常要急刹车,十分危险。

家长陈先生表示,如果是家里老人帮忙接孩子,他会提醒不要逆行,但自己接还是会逆行,“有的地方非机动车道很窄,路面坑坑洼洼,逆行更快些”。

福州实验小学:接送车辆堵塞道路

福州实验小学地处鼓楼东街繁华路上,因道路中间有隔离护栏,家长接送孩子时如果要过街,除了选择校门西侧不到100米距离的过街天桥,也可以走东侧约130米远的井大路与东街的红绿灯路口。

昨日上午11时30分许,记者看到,有许多家长骑着电动车自校门西侧逆行到校门前,等待孩子放学。校门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上斜停着20余辆接送孩子的机动车,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只能取道机动车道。11时45分左右,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10分钟内,便有7辆载着小孩的电动车逆行往东而去,3辆驶到逆向机动车道上,其中一辆遇上由井大路右拐而来的机动车,只得一边刹车一边急转向,令人着实捏了一把汗。

采访手记

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其实,家长扎堆接送孩子,校门口乱成“一锅粥”,这算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记者在走访市区多所小学时发现,不少家长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或逆行或超载,贪图的只是那节省下来的几分钟时间,却忽略了这样的做法不仅加剧了城市道路的拥堵和混乱,更将自己和孩子陷入险境,同时也让这份危险波及到其他孩子与家长。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所谓“言传身教”,家长做着什么样的表率,未来孩子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让孩子有一个平安、安全的上学环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学校的责任、交警的责任,更应该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希望所有家长都能主动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为孩子共同创建一个平安上学的交通环境,更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