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政经 > 正文

台江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今年交易额将达300亿

2015-11-11 10:54:43 莫思予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台江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今年交易额将达300亿

  海峡联合商品交易中心。

福州新闻网11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文 郑帅/摄 通讯员 林言枝)乘着“互联网 ”的东风,台江区电子商务产业顺势起航,让传统商贸强区把握住了互联网经济的脉搏。经过多年融合发展,台江区电子商务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亮点不断、成效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台江区以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超过300家,并有超过2000家传统生产、商贸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平台方式应用电子商务向客户推广、销售产品、服务。2014年,台江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预计今年交易额将达到300亿元。

互联网 电商企业蓄势待发

位于台江鳌峰广场的海峡联合商品交易中心办公室内,伴随着鼠标和键盘的敲击声,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对平台进行最后一轮调试。

今年6月18日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海峡联合商品交易中心凭借“互联网 N”的创新型大融合商业模式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所谓“互联网 N”,海峡联合商品交易中心业务负责人张金虎介绍,这是一个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于一体的“三流合一”产融结合平台。“传统产业可通过平台贸易可形成巨型贸易和资金流体量,形成大宗商品集聚效应。”经过近3年的筹备,经过对平台体系三轮的完善和升级,海峡联合商品交易中心于今年9月21日获得省政府同意成立的批复。

“要不要尝试与化纤产业结合?”临近“6.18”的尾声,海峡联合商品交易中心收到了一通来自省金融办的电话。“原材料盲目生产、扩容,导致产能过剩;受国际贸易冲击,汇率波动对产业影响大……”张金虎说,诸多市场因素影响下,化纤产业亟需一个平台来整合,从而推动福建实体经济的发展。

经过近半年努力,中心已与10多家纺织化纤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并与多家金融、保险机构展开业务对接。在台江区,包括海峡联合商品交易中心在内的一批新兴电商企业正蓄势待发。

创新驱动传统企业加快转型

随着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台江区传统商贸业快速转型升级,一批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脱颖而出,总部位于台江鳌峰广场的福建新中冠信息科技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中冠曾是一家传统的IT渠道商,2012年开始将传统品牌搬上互联网,在转型中建立了“互联网传统分销”的B2B垂直领域的电商业务体系。

“触网”之初,新中冠与国内各大银行总行合作,现已成为银行信用卡网上商城福建省唯一入围供应商。网络商城平台“喜购宝”于今年初正式上线,标志着新中冠集团已正式启动互联网战略。

在传统IT商贸行业,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生产、销售企业大多依托于第三方的互联网电商平台,新中冠却选择了搭建自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坚持创新、突出特色是转型成功的要素。”在集团董事长吴根茂看来,电商要发展,就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喜购宝平台以“一城一网,本城服务”的新型B2B电子商务模式为核心,将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线上线下的对接。“这种‘互联网 ’的模式,使销售‘去中间化’,是今后分销的方向。”

政策扶持电子商务集群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由台江区打造的“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获评全国首批、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鼎天农科、榕金实业等40家企业提供在榕“根据地”。

首创闽台共建机制、成立“专家委员会”、突出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自基地开业以来,台江区为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出了诸多努力。

为支持基地发展,该区出台了《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在租金方面,每年安排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地入驻企业的租金补贴,并且为入驻基地企业提供免费的宽带接入、公共会议室、培训中心等配套场所及设施;在税收方面,制定了适合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地方财税扶持政策。

在基地一期入驻企业已接近饱和的基础上,台江区将“中央第五街”近5万平米办公楼作为基地一期“电商楼宇拓展工程”。同时,位于基地一期斜对面的二期项目,现正进行桩基施工,力争2016年底建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