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 折射中国半部近代史 “如果说没到三坊七巷,就等于没来过福州。姐姐,这是真的吗?”来自山东潍坊跳水队的运动员王奕琳久闻三坊七巷大名,到了福州,便向志愿者杨倩询问虚实。 “是的。”杨倩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9月,三坊七巷又获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三坊七巷于晋代发轫,唐五代形成,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后城市由北向南扩展,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保存有较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处、200多座,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誉,因三坊七巷保留着完整的街、坊、巷格局,故又被称为“中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地灵人杰,历史上曾涌现出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等,故又有“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之说。 金秋十月,漫步在三坊七巷,青石、白墙、黛瓦、朱门……让人不由啧啧赞叹:“福州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名不虚传。” 也许大家难以置信,三坊七巷曾经破败不堪,2007年以来,福州市已投入40多亿元,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状”总体格局的恢复,对传统建筑及街巷历史风貌的整治,对传统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护、整治与修复,对传统院落园林的整治与充分利用,展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建筑、园林特色,凸显了其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与建筑风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在对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发展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保护三坊七巷所蕴含的各项民俗活动、民间曲艺、民间工艺、风味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刻体验区域民俗文化等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与载体。福州脱胎漆器、软木画、牛角梳、寿山石刻、油纸伞、裱褙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均可在此找到身影。 如今,三坊七巷成了传承、展示福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也成为外地人来福州必游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