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长乐营前模范村 曾是孙中山秘书的试验基地

2015-10-10 11:45:10 李熙慧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长乐营前模范村现状

黄展云先生

骑楼成早期商业地产

“在泉州南安华侨经济繁荣的地方,也有和模范村类似的骑楼,有些商业至今都很繁荣。”华侨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梁春风说,以南安官桥立新街为代表。这些骑楼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很可能和当时的农村建设观念有关。

他说,20世纪初,福建各地农村社会呈现出衰败景象,农村生产关系基本上还停留在封建的中世纪时代。土地问题严重,耕地荒芜、地价下跌、生产凋敝,乡村土匪活动猖獗,广大农民生活绝对贫困化。

1929年,黄展云发动农民改造闽江河滩,打入木桩填土为地,不占用一分农田,建成了一条大道,道路旁盖起一色两层高的楼式店铺,形成全新的商业街,人们称为“新街”。

新街骑楼样式,灰砖楼房,每十幢间辟有小巷,利于交通与防火。骑楼的屋顶,都有相通的平台,每两户合建一座进出屋顶平台的半亭式分厝,楼前则有避雨人行道。除店铺外,还建有邮局、海关及其他服务设施。

陈熙介绍,建设“新街”,黄展云的初衷是用一间间骑楼从地主、乡绅的手中换取土地,再无偿分配给赤贫的农民,以实现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理想。随着商业街的落成,大批商店的开业,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商业网,货畅其流,市面繁荣。

黄展云又在江边新尾街一带修建大型农贸市场,木顶棚、水泥地,货架摊位排列整齐,既遮风避雨,又便于管理。渔业基地就近设在农贸市场附近,即捕即销,减少中间环节,采购更为简便,极大地繁荣了当地农村的经济。

1929年11月,柳衣刊登在《福建民国日报》上的《营前模范农村游记》中就写道:“从街头到街尾,并没有车马的喧嚣与男女的奔杂。……理发店、青果摊、点心铺等居多,除丁柴店和米店,大菜馆也有一个,杂拌的苏广铺也有,什么手电啦,手巾啦,票包啦,以及许多化妆品,引得许多不见世面的长发辫的乡姑娘围着看。”

陈熙说,1929年11月到12月,《福建民国日报》连续刊登柳衣的《营前模范农村游记》,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营前模范农村在孙中山乡村建设思想指导下呈现出的新面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