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福州洪晖米业工厂直购整袋米 吃饭吐出白色颗粒

2015-09-17 08:16:27 陈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左为大米,右为大米中发现的塑料粒

左为大米,右为大米中发现的塑料粒

东南网9月1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蓉 文/图) 几天前,福州市民陈先生在洪晖米业工厂购买了整袋大米,此后洗米时发现,有形状异样的白色颗粒漂浮于水面,入口后口感也不对。“这些颗粒圆圆硬硬的,可能是‘塑料米’。”陈先生怀疑。

福州洪晖米业有限公司(下称“洪晖米业”)称,涉事的这一批次大米,运输车辆系产粮区调配,可能是刚装卸完塑料就运输稻谷,残留物未清理干净,混入了稻谷中。昨日,洪晖米业启动召回程序,召回本批次20吨稻谷。

对于“塑料米”,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这种制假成本比正常制售大米还高,曾出现的案例多为交叉污染引起。

市民 吃饭吐出白色颗粒

陈先生家住火车南站附近,三天前从离家不远的洪晖米业工厂买回一袋25公斤重的“一条香”牌泰谷优米。前晚吃饭时,他发现大米口感有异,十分坚硬,吐出来一看,发现白色的“大米”是圆形的,他怀疑,这是塑料颗粒。

“从米厂直接购米,本是图更新鲜,没想到遇到这事。”陈先生说,此前洗米时也偶有发现白色颗粒物悬浮在水面,但未仔细分辨。他在米缸中查看后,发现大米中果然混有塑料颗粒。记者昨日上午来到陈先生家中,发现十几把米中有20多颗塑料颗粒。

陈先生岳母家买的同种大米也发现同样情况。陈先生担心“塑料米”会伤害身体,“可能有更多的人买到了”。

米厂 运输意外 致塑料混入大米

记者昨日随陈先生来到洪晖米业。公司的朱经理说,接陈先生反映后,米厂已开始全面排查,经核实,陈先生购买的9月11日批次的大米,是用从安徽等地运来的稻谷加工而成。该批次大米的运输车系产粮区调配,可能是刚装卸完塑料就被召集运输稻谷,残留物未清理干净,混入稻谷中。

朱经理解释说,这些塑料颗粒颜色与大米接近,且质量较轻,经碾米、抛光等生产工序也难以及时发现。经洪晖米业方核实,同一车辆运来的稻谷约20吨,公司已通知各批发商进行召回。

业界 制假成本高“塑料米”多因意外

此前,本报也曾接到一些市民反映,怀疑自己买到“塑料米。”

对此,朱经理表示,从事米业20多年,从未听说真有“塑料米”,此次的运输意外也是头回遇到。他认为,用塑料制假大米不现实,“塑料1吨要1.3万元,稻谷1吨才四五千元,制假成本太高。”从事有机作物种植的农场主魏先生称,用塑料制成大米基本不存在,所谓“塑料米”大多系交叉污染引起,常见的多为运输过程混杂。

福大化工学院邱彬教授认为,用塑料制作大批量大米,操作性不大。但塑料制品的边角料,确有可能掺杂到大米中,这些边角料或用于制作保鲜膜或塑料袋,在肉眼上较容易与大米区分,淘米时会浮于水面。这些塑料颗粒难以消化,如误食,通过新陈代谢,暂不会伤害身体,但长期食用有可能造成损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