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一个毕业宅在家一个逃学不回家 适当让孩子单飞

2015-09-16 08:21:23 刘栋宾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个毕业宅在家一个逃学不回家 适当让孩子单飞

  长不大的孩子

福州新闻网9月1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栋宾/文 陈晓珊 制图)9月开学季,大多数学生都入学了。个别学生因为叛逆等原因辍学或是逃学了,还有的学生就算规规矩矩上完学,融入不了社会也让父母头疼。近日,《晚报调解室》就接待了两名学生家长,他们反映各自的孩子一个整天宅在家不出门,一个外出逃学不回家。

案例一:

他大学毕业,却宅在家不出门

宋宁(化名)20多岁了,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应聘到一家手机公司做销售。他很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干了几个月就悄悄辞职了。宋宁不敢跟父母说,他每天都假装按时出门,趁父母上班后再悄悄折回家躲起来玩电脑。宋宁为什么会这样?他不说,父母也问不出来。最近,父母又为他安排了另一份工作,可宋宁迟迟不去。

宋宁的家长说,事情发生在今年上半年。当时,他们以为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代为前去看心理医生。医生没看到孩子,询问了家长一些情况就开了些药。宋宁吃完药也没效果。“孩子整天宅在家不上班,将来怎么娶妻生子养家?”家长很着急。

宋宁的妈妈怀孕时没有忧郁,精神状况很好,双亲原生家庭也没有精神类遗传病史。原因在哪里呢?记者了解到,宋宁从小话就不多,但动手能力很强。小时候的玩具他都拆了自装,大学选择了理工科。家长说他智商很高,可是情商很低。

家长说:“就一个孩子,我们都想孩子小,家务事、孩子的起居我们多做点,孩子长大自然就会了。”有时为了让孩子做点他不愿意的事,只能靠“哄骗”或拿电脑做交易才行。家长也没注意到孩子内向的性格,从小基本没带孩子出去接触社会,公园都很少去。没想到,孩子长大了,煮饭、与人打交道、选择工作等都不会。家长不在家,他除了吃稀饭,其他啥也不会,只能干等着。有时,孩子还以为父母不要他了,还会生几天闷气。

案例二:

她整天逃学,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我女儿十来天没回家了,也没回学校。该怎么办?”杭州的陈女士打来电话求助说。据陈女士介绍,学校的老师14号打电话说,她女儿开学后去了一两天就没在学校露脸。老师以为孩子回家了,14日是周一,还没见到人,于是询问家长。陈女士这才知道,女儿已经逃学10来天了。

“女儿今年刚上高一,就这样拖拉,学业怎么完成?”陈女士说,他们夫妻俩都在机关单位上班,平时加班时间多,孩子主要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上学后孩子也都自己上下学,晚上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很少。初中二年级开始,孩子就有逃课的情况,有时还偷偷染黄头发跑出去玩。

昨日,陈女士说她女儿回家了。她想跟女儿沟通,可是女儿回到家就睡觉,不愿听父母说话。“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都想她好。怎么长大了她就不听话,不跟父母说话了?”陈女士不解地说。

调解员:适当让孩子“单飞”

独生子女往往会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格外宠爱,家长们都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可是被宠坏的独生子女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宅在家继续依赖父母,要么叛逆逃学、离家出走。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心理医生蓝奥说,要适当让孩子“单飞”。

依赖型孩子要适当往外推。

像宋宁这样大学毕业还宅在家,啥都靠父母的,属于典型的依赖型孩子。从其经历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喜欢的需要动手的事很感兴趣,默默地做,所以工科学得不错,还完成了大学学业。可是对于生活类的事,他从来不动手,甚至都不过问,因为有父母帮忙打点一切。20多年来,他也养成了这习惯。

对这类孩子的治疗,要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给予他们动手的生活环境,迫使他们主动去想、去做。在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模式,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到菜市场买菜,学会砍价,摸索做饭;独立处理一件事,学习与人社交等等。

叛逆型孩子要内松外紧。

孩子的叛逆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太严格,孩子被迫往外寻求自己成长所需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孩子成长到青春期后的正常独立表现,不被大人认可。

对这类孩子的治疗,家长应该放松家庭管理,给孩子想要的空间。比如,让孩子有一个独立的卧室,进孩子房间先敲门,尊重孩子在家庭里的发言,孩子讲的好与不好的话都要听并与他们讨论对与错。

当孩子走向社会向外索取时,家长要适当紧管。因为孩子刚步入社会,他们的思想还很单纯,复杂的社会对他们来说诱惑太多,比如传销、吸毒、打架、偷东西等。如果不管紧点容易“长歪了”。这时,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对外的需求,孩子对酒吧感兴趣,父母可带去看看;对恋爱憧憬,可以试着让孩子接触异性;对工作感兴趣,可以试着让孩子兼职几天。当孩子在实践时,家长不要离得太远,要了解全过程,与孩子讨论,提示他什么是对与错,该不该做,清楚地给孩子划一条红线。

总之,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单飞”的环境与机会,家长应试着以适合的方式给予。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是家长满意,社会所需要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