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福州仓山螺洲古镇脏臭 有负“帝师之乡”盛名

2015-09-15 08:07:52 李熙慧 王林成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螺洲孔庙外墙边堆着垃圾

螺洲孔庙外墙边堆着垃圾

东南网9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 王林成/文黄孔瑜/图)慕名到福州参观清代帝师陈宝琛的老家螺洲镇,未料极度失望而归。近日,从北京来福州游玩的赵先生一家,前往仓山区螺洲镇游玩。他们本是冲着陈宝琛、吴石等名人故居去的,但去了之后,发现这里的文物都被淹没在各种民房中,镇上垃圾遍地,内河恶臭,违章搭盖还不少,这样的环境有负“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盛名。

离开福州前,赵先生特意致电海都新闻热线95060,希望这一乱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保护,不负“帝师之乡”的美名。

乱象1 孔庙旁烧垃圾存安全隐患

说起螺洲,福州人并不陌生。

传说中的“田螺姑娘”、电影里“打到天津去、活捉陈长捷”的陈长捷,以及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吴石……都可以在螺洲镇找到源头。这也是螺洲引来众多游客的原因。

接到赵先生报料后,海都记者近日来到螺洲古镇探访。就在古镇靠近乌龙江的“帝师之乡”碑刻周围,灌木丛中散落着酒瓶、塑料袋、废纸、烟头等生活垃圾,十分脏乱。

记者在螺洲古镇走了一圈,镇内的主干道上和小街巷中,除了正规的垃圾箱、垃圾转运站之外,不少路边都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煞了风景。

福州市文保单位螺洲孔庙,是全国少有的乡镇一级孔庙,也是福州地区目前仅存的两座孔庙之一。可螺洲孔庙却被垃圾包围,孔庙围墙边有一个垃圾倾倒点,大量的装修石块、生活垃圾堆放在这里。附近菜贩还把剩下的死鱼虾丢在这儿。还有村民反映,常有人在此烧垃圾,围墙被熏得漆黑,也给文物带来安全隐患。

螺洲镇内河河道堆满垃圾,曾经鱼虾成群的内河变成臭水沟

螺洲镇内河河道堆满垃圾,曾经鱼虾成群的内河变成臭水沟

 

乱象2 内河水黑臭 游客掩鼻而过

螺洲镇南临乌龙江,古时洲内水网密布,别称“百花仙洲”。如今,螺洲一带依然分布着不少内河,但这些河道因村庄建设,有的变成断头河。

从三环路拐入螺洲路不远,相隔不远有两条内河,河水均乌黑,上面漂浮着大量垃圾,散发着恶臭。

在路边开饭店的陈先生说起内河水质很是无奈,他说,内河黑臭已有好几年了,原来河水清澈,风景也好,他的店开在这里,生意很不错。

“这条河原本连通乌龙江,几年前河道的一头被填埋了,成了断头河。这之后水质越来越差,蚊虫也多,我们连窗户都不能打开。”陈先生说,外地游客来镇里都掩鼻而过。

乱象3 众多文物藏民居 缺乏引导

镇上有陈氏五楼(陈宝琛故居)、陈氏宗祠、吴石将军故居、螺洲孔庙、螺女庙、状元府、观澜书院等古迹。但记者发现,如果对螺洲镇不熟悉,想要找到这些古迹,还要费上一番周折。

海都记者在走访中,并没有在镇内看到任何游览路线的引导,重要的文物景点更是没有路线标识。海都记者想找到陈氏宗祠,还是问了多次镇上的老人才找到路口。

在吴石故居内,没有吴石的事迹介绍。吴石将军的侄孙吴衡迎至今仍住在故居内,他说自己并未见过这位了不起的叔公,对他的印象多来自族中老一辈人的口耳相传,但平时只要能搜集到关于吴石的资料,他都会保存下来。但是光靠他们的力量,无法在故居内做相关的陈列,希望镇里或者相关单位,能开辟一块场所,进行专题陈列。

“在这里找老建筑,只能一边问一边找,很不方便。如果能在街道增设指引牌,让这些古迹的分布一目了然,那游客来到螺洲镇,一定能收获更多。”正巧在古镇寻访古建筑的林先生说,许多历史文化名镇都有很详细的导览,还设计旅游线路手绘图,这让来此参观游玩的外地人很快就能感受到这里的文化氛围。

林先生说,镇上的民居新旧混杂,风格各异,违章搭盖问题也较为突出,有些紧挨着文物,看上去非常不协调。比如螺洲镇政府内的陈氏五楼,是省级文保单位,但紧挨的民宅加盖了铁皮屋,实在不搭配。有的故居内还搭盖了小厨房、卫生间等,破坏了原有结构。

螺洲镇城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哪些是违建还需要进行仔细认定,但一旦确定,他们会拆除。

“帝师之乡”碑刻周围散落着许多生活垃圾

“帝师之乡”碑刻周围散落着许多生活垃圾

专家建议

高标准规划 打造福州名片

螺洲,2007年就获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福建工程学院建筑学院严世宏副教授对古镇情况非常熟悉,经常带学生到古镇做调查,学生们反馈最多的也是古镇内环境卫生较为脏乱。

严教授说,开发利用和古镇保护并不冲突,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是一种促进。在开发过程中,国家规定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要按照文物的要求严格保护,传统建筑、历史建筑也是以保护和修缮为主。他建议,古镇和古村也有大量的改造建筑和新建建筑,有的和古镇风貌很不协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理。

省内一位旅游专家表示,螺洲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温泉资源,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建议政府部门加强保护工作,同时高标准进行规划,将其打造成福州旅游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上述古建筑爱好者林先生表示,国内许多古镇都已成为旅游热点,从文化底蕴与保护现状看,螺洲也不输于它们。“我们切莫把螺洲这个‘金元宝’给埋没浪费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