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迪罗”致华林路发生内涝。(星空航拍文化传媒供图)
福州新闻网8月1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刘复培 朱毓松 程仁山 祁正华 孙漫 柯竞)
编者按
台风“苏迪罗”肆虐,给福州带来严重影响。狂风暴雨中,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铸就了一道防灾减灾的坚强防线。目前,抗灾救灾工作有序有效,生产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
为什么这次台风对福州市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内涝,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供电还无法恢复,行道树倒伏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目前福州城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如何,下一步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昨日福州市召开的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工作座谈会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上述问题作出了解答。
“苏迪罗”造成福州市95.67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38.79亿元
来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昨晚的数据显示,“苏迪罗”台风给福州市造成了严重危害。截至昨晚7时,“苏迪罗”已造成福州市12个县(市)区、15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95.6728万人,死亡4人,转移人口8.5947万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38.7852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4.3944亿元,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15.1127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4099亿元。
完成灾后清理的华林路。记者 俞松摄
五四路和五四北何时不再内涝?
专家建议标本兼治
“苏迪罗”台风来袭,五四路及五四北片区出现大面积积涝以至停水停电,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内涝,今后如何杜绝?昨日,记者采访了市规划勘测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功波。
为何积涝
江洪山洪夹击加上强降雨
林功波告诉记者,之所以此次内涝集中在五四路及五四北片区,首先是因为“苏迪罗”造成的风雨量很大。“登陆风力高达13~16级,乌山站、晋安站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均突破历史纪录,这是比‘龙王’台风危害性更大的风灾雨灾。”林功波说。
其次,是因为“腹背受敌”。“五四路和五四北片区属晋安河流域范围,北面是北峰山区,下雨时山上汇集的水大量冲下,产生山洪,经五四北、晋安河,再排入闽江。”林功波说,大风大雨造成该片区南面的闽江水位也迅速上涨,加上抽排能力有限(魁岐排涝站二期尚在建设),又产生江洪。
“江洪加山洪,再加上强降雨,排涝压力可想而知。”林功波介绍,在福州这样的平原地形上形成的河道本身就比较平缓,和有高度差的河道相比排水速度较慢,“风雨骤临,南北成洪,加上河水水位高涨倒灌,市政排水系统无法排水,造成大面积内涝”。

清理前的内河。记者 池远 摄
如何治本
上游疏导下游抽排
林功波告诉记者,2005至2015年,福州市加大排水管网建设,仅2010~2014年间就新增雨水管网约500公里,“经检验,可以说市政管网的问题并不大”。
今后如何更有效解决类似五四路及五四北片区的积涝问题?对此,林功波提了几点建议。
“河水要保持在一定水位以下,管网里的水才出得去。”林功波说,“治本”的高水高排工程应加快建设,将新店上游的山洪通过外围排洪隧道直排闽江,不要穿城而过。同时还要加快魁岐排涝二期工程建设,上游疏导走,下游抽排快,这样晋安河的水自然也就退得快。
林功波说,10年来,江北城区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19.8平方公里,而本次台风对主城区的影响比当年“龙王”台风要小些,灾后生产生活恢复得更快些。
“这主要得益于这10年来,我们从水利系统工程到市政排水系统工程的建设,比如2006年修建了五四排涝站,2008年建设了琴亭湖。经实践证明,这些工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调蓄作用。”林功波说。
如何治标
调蓄分流阻水齐发力
林功波说,有了治本的方法,还需治标的方式来配合,增加片区的调蓄空间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新店片区现有八一、斗顶、杨廷、过溪四大水库,下方还有一定的蓄积空间。“可以将水库下方的绿地建设为雨水公园(小水库),作为水库下方的二级调蓄空间。城市规划时,还可结合现状地形,适当降低标高,构建一系列水塘、洼地、沼泽地,最大程度将洪水截留与分流。
建设白马河、晋安河分流工程,让大小河流连通也十分必要。可借用新西河补水泵站、连潘河补水泵站、浦东河、磨洋河补水泵站、打铁港补水泵站,晴天时作为内河补水,雨天时作为应急排涝泵站,一泵两用,减轻晋安河、白马河排涝压力。还要启动光明港清淤工程,提高光明港过流能力及库容。
桥梁及排涝站的阻水节点也是治标需改进的方面,如东浦路桥、公益支路桥、塔头路桥、五四排涝站等,原先桥面低,桥墩粗,水流倾泻而下时不够通畅。“可通过抬高桥面,移动桥墩,来加大过水断面,增加过水面积。”林功波说。
“生命线工程”建设必不可少。林功波告诉记者,生命线工程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如供电(电力调度指挥)、卫生(医疗救护系统)、供水、交通、通讯、煤气等,“可通过提高路面标高、局部建设围挡设施等方法,提高该区域的防涝能力”。
清理后的内河。记者 池远 摄
城市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如何弥补?
福州规划三大排水防涝系统
“苏迪罗”台风期间,晋安气象站记录下了24小时最强雨量——360.1毫米,这比2005年“龙王”台风时的历史极值高出110.6毫米。不过,这次城区内涝范围和淹没深度程度没有“龙王”台风时的那么严重。这同福州市近年来不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大城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力度密切相关。
防洪排涝工程
在此次台风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势低洼的上街大学新区,过去每逢暴雨必涝,这次却没有出现明显涝点,这得益于近年来大学新区的防洪体系建设:2009年,大学新区上游溪源水库投用,同年,榕桥节制闸完工;2010年,邱阳河整治完工;2014年,葛岐排涝闸站外移项目建成……随着系列工程的完工,大学新区实现了防洪堤全线闭合,为大学新区、福州高新区免受洪涝侵袭提供了保障。
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福州市已建成防洪堤70.64公里、排涝站10座、水闸38座、排水涵洞4个,在建的防洪工程还包括闽江下游南港农大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闽江下游南港防洪工程(盖山、义序)等。这些工程对于提升城市防洪体系水平,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8月8日,在“苏迪罗”台风来临前,福州市已着手应对可能的暴雨影响:城区12座排涝泵站61台机组全部进行调试,水闸提前开闸预排内河水;科学调度城区北部3座水库,调蓄洪水348万立方米;解放大桥站潮水超出警戒水位0.41米,结合闽江潮水涨退,沿江水闸及时开闸挡潮、排水,增强了城区防御闽江洪水能力。
据市水利局统计,台风影响期间,福州市沿江28座排涝闸站81台机组全力抽排内河涝水8576万立方米,约等于120个琴亭湖的设计库容,最大程度降低了内河水位,为城区防涝创造了条件。
针对薄弱环节
规划三大排水防涝系统
但短时的强降雨,依然给福州城带来了灾害。
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城市防洪排涝仍存在的薄弱环节,福州市已开展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提出了统筹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内涝防治三大系统的综合排水防涝规划体系。
根据规划,对江北主城区的内河,福州市将按照规划蓝线及标高进行整治;对南台岛未整治的河道蓝线进行适当扩大调整,扩大河道水面面积,提高城市内河防涝能力。
根据生态福州的建设要求,福州市将建设环城绿带及湖库,近期规划新增5个湖体,增加库容485万立方米,远期规划新增6个湖体,增加库容53.4万立方米,约等于再造一个琴亭湖。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福州市绿地系统实际条件,福州市计划对公园绿地、新城区绿地进行下凹式设计,以调蓄部分地表雨水径流。同时,利用屋顶收集雨水循环利用,用于园林绿化和内河生态补水等。
完善排水防涝基础设施系统,提高排水防涝设施水平。对建成区不达标管网进行改造,对新建区管网排水防涝规划设计进行优化;对新西河排涝泵站进行提升改造,增加从白马河分流到新西河的流量,减轻白马河上游河段的压力。
此外,规划建议加强生命线工程及通道的规划管理,确保生命线工程安全可靠;加快规划实施,适度超前建设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台风中小区断电绝大多数是因为地下配电房被淹
小区配电房能否建到地上?
昨日,后浦创业公寓、西园新苑、新南方花园、鑫亭新苑、达芙妮新苑、名仕山庄、新贵公馆等又一批小区用上了电。截至目前,在台风中断电的绝大多数小区已恢复供电。这是记者昨日从国网福州供电公司获悉的。
绝大多数被淹配电房建在地下
市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市区仍有个别小区无法恢复供电,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区的配电房被淹,抢修还在进行。
“小区配电房的水被抽干后,不能马上供电,这样会造成安全隐患。”该负责人介绍,被淹的配电房一般要经过抽水、清淤、烘干、检测这四道关卡,最后由供电部门检测确定安全后才能供电。而经过这四道程序,需要一定时间。
这次台风中,小区断电绝大多数是因为配电房进水被淹,而被淹的配电房绝大多数是建在地下室负一层,部分在负二层甚至负三层。
建地下还是地上没有强制规定
既然地下配电房容易进水被淹,今后新建小区的配电房能不能“由下改上”呢?
“因为配电房存在噪音、污染、颤动等问题,有不少居民反对建在地面上。”这名负责人介绍,实际上在2005年“龙王”台风后,省住建厅就发出《关于完善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排涝设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新建工程应严格执行城市工程用地高程标准,其中对变配电用房、备用发电机房、消控中心等用房设置位置进行了规定。
通知严格要求20KV及以下公共配电站(室)、开闭所、环网等公共网络干线节点设备用房,以及防灾救灾、电力调度、交通指挥、电信枢纽、广播电视、气象、金融、计算机信息等重要建筑物、生命线工程的变配电用房、备用发电机房等必须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一层以上。其他电力设备用房可以设于地下一层,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做好排水防涝设施。高层建筑配电用房、备用发电机房、消控中心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也应尽量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一层以上。
由于通知未作强制要求,且低层住户对变配电用房可能带来的辐射、噪音、振动、美观等影响存在担忧,因此在具体执行时,部分变配电用房还是设置在了地下一层。
今后新建小区能不能强制规定配电用房必须建在地面呢?“如果要硬性规定配电房设在地面上,那要建议市里有关部门论证并出台相关规定,并在今后规划审批时严格执行。”这位负责人表示。
台风致大树倾倒严重
行道树修剪和遮荫怎样兼顾?
福州城区有7.89万株树木在台风“苏迪罗”肆虐中倒伏、断枝,截至昨日,市区主干道上受损的树木园林部门已基本清理完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树木倒在台风中?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
此次台风倒伏树木呈现三个特点
“目前,城区行道树主要有榕树、大叶榕、芒果树、樟树、高山榕、美人树、羊蹄甲、广玉兰、海南蒲桃、盆架木、黄花风铃木等。”该负责人介绍,在台风中倒伏的树木主要有榕树、南洋楹、羊蹄甲、大叶榕等。据分析,在这次台风中倒伏的树木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大树倾倒严重。除了南洋楹、羊蹄甲、刺桐等抗风性较弱的树种外,还有相当多大规格的本土树种,如榕树、大叶榕等在台风中被刮倒。
种植土层浅的行道树及公园受灾较严重,如北大路的树木、茶亭公园等。
台风主风向即东西向道路及风口处树木受灾严重,如福新路、福马路等路段。
行道树树种选择
优先考虑抗风性并进行划分种植
有市民可能会问:“福州为什么不多种一些既抗强风又美观遮荫的树种?”园林专家表示:“树木没有绝对的抗风与不抗风,抗风力与树种的种植形式、种植地点、防护措施、台风风力等因素有关。”
园林专家表示,今后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将优先考虑树种的抗风因子,并进行划分种植。抗风性弱、景观效果好的树种,重点放在公园绿地或避风的道路,如南洋楹、羊蹄甲、刺桐、银叶合欢等;抗风性强的树种,如樟树、芒果树、盆架木、海南蒲桃等,可加大种植范围。
市园林部门在灾后梳理中发现,有较好防护支撑的树木受损小,如仁德路、三环路部分路段树木。专家建议,今后可加强对树木的支撑防护,特别是对新植树木、东西向道路行道树的支撑。
修剪强度和遮荫效果存在矛盾
还有市民认为,因为平时修剪养护力度不够,导致不少树木“树大招风”倒在台风中。记者从市园林局了解到,园林部门对行道树有定期修剪,但也有市民反映夏季的树木修剪影响人行道上的遮荫。
“确实存在修剪强度和遮荫效果两者间的矛盾。”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园林部门曾在市区试点对行道树加大修剪强度,但有市民反映遮荫效果差、夏天阴凉太少。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台风总结出来的经验,园林部门今后将增加对东西走向的行道树的修剪次数,以减少树冠的受风面,增强树木的抗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