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建设闽都人才聚集工程 “人才名片”亮点多
2015-07-22 07:37:27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多措并举实现人才聚集 五年来,福州市积极借力各项政策,广纳人才,从海外、台港澳以及各地高校引入人才。 实施引智试验,引海外人才。2012年,福州市成立全国第一个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级引智试验区——海西引智试验区,依托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人才项目孵化器等引智平台,深入实施“外专百人计划”等5项引智计划。截至目前,福州范围内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的外国专家有5名,获国家和省级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有20余名,在福州工作的外籍专家1000余名。 发挥区位优势,引台港澳人才。福州市是长珠两大三角洲的连接地带,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为了发挥这一独特区位优势,福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台港澳专家证》制度,持证专家可享受就医绿色通道、银行开户、申请人才公寓等待遇,目前已有50名专家获得此证。同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开展台湾专技人才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等认定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在榕台湾地区居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试点工作办法(试行)》,在榕台湾居民目前已经能够申报工程、经济、卫生、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审。 推进共建共享,引高校专才。福州市深化校地合作,在全省率先出台《福州市促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若干规定》(2014年进行修订),积极引进院士专家参与福州经济社会建设。五年来,福州市共引进31名院士、198名(领衔)专家及其带领的1138名专家和研发团队,在福州市设立32个院士工作站、160个专家工作站。联合设站企业开展777个科研项目攻关,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9.11亿元,为企业培训创新人才、技术骨干等11358人次。 本土培养借自贸区腾飞 自贸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福州市除了引进一批急需干部(人才),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摸清人才需求之外,还不断开辟新方向,研究新举措,大力培育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委托签约高校培养。聘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榕开展专题讲座,先后举办“自贸区建设”“榕台自贸区对接与合作”“自贸区与人才建设”等专题培训班,约2100名党员干部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管理者接受培训。今年福州市还将举办8~10个“自贸区建设”专题班,力争年内全市干部均参加1~2次专题培训。同时,计划未来五年内委托签约高校培养自贸区相关专业硕士、博士200名左右。 依托在榕高校培养。依托在榕高校以及市属高校开设自贸区专业,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专业招生规模,为福州市的自贸区建设工作每年培养1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 交流锻炼方式培养。有望从上海引进2名有自贸区建设实践经验的干部(人才);计划从福州自贸片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保税港区选取部分干部,赴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浦东新区、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学院等处交流、研讨或挂职锻炼。 设立自贸区智库群。计划从商务部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上海自贸区研究院等单位引进若干名有自贸区实践经验,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眼光的研究者,或熟悉国际规则的专家,形成福州自贸片区智库群。 |
相关阅读:
- [ 07-13]省妇联和省女科协一行赴宁德师范学院、三明学院调研女性人才工作
- [ 07-08]2015年福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 [ 07-02]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工作的十四条措施解读
- [ 07-02]闽发布自贸区人才工作14条措施 引高层次人才
- [ 07-02]我省发布自贸试验区人才工作14条措施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