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福州评话列国家非遗行列 民间艺人生存依然艰难

2015-03-10 13:31:02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评话列国家非遗行列 民间艺人生存依然艰难

  听众们听得入迷

今年80岁的老一辈评话家王东坡先生,也惋惜他只带过7个徒弟,如今还坚持登台讲评话的只有5人。不过,令这位老评话家欣慰的是,自己的女儿王秋仪,在福州评话日渐落寞之际,在2008年,还是把福州评话讲进了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

当时,这位福州大名鼎鼎的“少壮派”评话女杰,也曾希望借助“上了央视”的力量,让福州评话在本土为更多年轻人所喜爱与学习。

拿起多年未曾用过的评话道具,王东坡老先生很感叹。当年他师从有评话“三杰”之称的评话大师陈春生时,就曾想一辈子为这门艺术传承与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但当了大半辈子评话老师的他,却遗憾再也找不到想学的徒弟了。

“现在要有人想学评话,随时来找我,我都愿意免费教。”——这是王东坡与张彬官在接受东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征集互动

你对福州评话的记忆 快来跟大家聊一聊

在福州仓山区城门镇前锦村拜访80岁评话家王东坡时,这位一辈子痴迷评话的老先生,拿出了他隐退多年的锣钹、竹箸、玉扳指、折扇、醒木,即兴演唱了一段经典的评话“序头”——“春有黄莺叫洛阳,夏来天暖百花香,秋有鸿雁天边叫,冬度梅花满树红”。

抑扬顿挫的唱腔,加上老先生有节奏地敲打着锣钹,即使听不懂福州话,也会被那样的音律吸引。

这个一辈子以评话为生的评话家,对评话最生动的记忆,停留在当年与老师陈春生挑着担子“文艺下乡”的时候。他说,那时他们下乡,特别受欢迎。白天在田间地头讲,夜晚就在百姓家的大客厅或祠堂里讲,村民带着板凳来听,每晚人都很多。在上世纪50年代,评话艺人被人请去讲一本完整的书,能挣十来元;到了70年代末,就有30-50元了。

当年,王老先生那一辈评话家最常讲的评话本有——《明史·三杨传》、《花梦贞》、《瑞云痛史》。但令王老先生遗憾的是,过去的很多经典评话本都被毁了;当年也没有条件拍照留下评话在福州兴盛时的盛况。

但王老先生介绍,在民间很多“评话迷”都有收藏一些评话本、评话演出节目单、历代评话名角的画像与照片,一些评话艺人家中还收藏有演出照和不同时代的演出服、道具等,还有一些评话迷家中收有评话录音带、录像带。当然,更多的评话迷还有与评话不得不说的记忆与故事。

(东南快报记者 寇思琴 文/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