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福州92岁老人手绘民国前的城守前风貌图 诉说往事

2015-02-06 07:18:52 陈慧娟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民国前城守前风貌图(本报根据陈宝华老人的手绘图进行制作)丽雅/制图

□东快记者陈慧娟/文刘朔/图 福州城守前路即将打造为时尚商业的咖啡文创街区。

就在前几天,大根社区居委会给城守前路5号楼和7号楼的居民发了一张“拆迁改造征求意见问卷”,摸底居民们的拆迁意向。这一下子勾起了世代居住在此的92岁老人陈宝华及其兄弟姐妹和老邻居的深远回忆。

早在1875年(清朝同治年间),陈宝华老人的祖辈就定居在了城守前,五代相传,迄今已住了140年之久。

目前陈宝华老人和他70多岁的六弟陈宝琛都住在城守前路7号楼,若要搬迁,他是万分不舍。陈宝华老人还凭记忆手绘了一张民国前的城守前风貌图,并向东南快报记者诉说了城守前的往事。

仅有200米长的巷子 民国前曾是官府所在地

城守前是旧福州城的中心,在陈宝华老人的记忆中,这里鲜有水、火、盗,是个安全宜居的宝地。

“它是官府守城之地,所以叫城守前。”城守前路是一条东西走向,仅有200米长的巷子,东接大根路,西连仙塔街,与现今的津泰路(旧称高节路)平行,陈宝华老人说,民国前,这里曾是官府所在地,所以住户不多。

在他的手绘图中,把民国前城守前一带的布局风貌图一一标注了出来:城守前路的北面是城守衙门和衙门马厩,衙门对面是大士殿和张家大宅院,还有一个英国侨民区,大根路旁还有福音堂。当时,陈宝华家就在衙门的对面,虽已92岁高龄,但他仍记忆犹新。

陈宝华老人说,那时的城守衙门,是守城官驻地,占地非常大。衙门四周有很高的风火墙,高大的铁拱门旁,立着一对石狮,两旁空地还各种一株古榕庇荫,庄严魁梧。

衙门内有前后两个大操场,是练兵习武之地,每天昼夜都有士兵站岗,在夜间会呼喊口令防盗贼。隔着大王府巷,是衙门的马厩,是守城骑兵养马的地方,俗称“马房里”。

据介绍,民国后,城守衙门改为了福州警察训练所,解放初期是解放军的驻地之一,后来改成省物资厅。

92岁高龄的陈宝华老人

英国侨民的洋房很漂亮 他们常开门让当地老百姓避难

鸦片战争失败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在城守前路南面的东端,来了很多英国侨民,他们建起了西式建筑,进出的大门设在当时的高节路,靠城守前路有一个边门,正对着衙门马厩。

“是领事馆,还是办事机构,或者住宅区,现在记不清楚了。”当时年龄小,据陈宝华老人和其弟陈宝琛老人回忆,只记得里面是一座二层楼的红砖小洋房,屋顶有英国米旗标志,馆内四周栽种了花草林木,郁郁葱葱的很漂亮。

陈宝华老人还记得,当时每天下午五点多,英国侨民就带着孩子穿着溜冰鞋出门散步。

福州文史研究者齐上志说,以前城守前确实有不少漂亮的洋房,不过英国领事馆建在仓山,这里应该是住宅区或者办事机构。

陈宝华老人记得,抗战时期,日机空袭福州时,英国侨民常常把大小门打开,让邻近老百姓进去避难。后来,这里成为了省农业厅旧址。

当时,他们还在大根路上,办起了“福音堂”,是基督教圣地,它的右侧通到河西街(今五一北路)。城守前路的北侧东端,还有福州名中医的医馆和私塾馆等。

同样住在城守前路7号楼二楼的陈依姆快80岁了,也是出生在此,“那个私塾馆就是我的二伯父办的,我还记得周边很多孩童到他那里念书。”

如今的城守前路

老人的父亲集资买下张家一座破屋当婚房

在城守前路南侧靠西端,有一座鼎鼎大名的张家大宅院。清朝晚期,张家败落,逐渐把院后靠城守前路的边地出卖。

1915年,陈宝华老人的父亲集资,买下了张家的一座破屋,重新修缮改建成了四间平屋,作为结婚新居。

“屋挺大的,人又少,西厢房成为由姑丈发起创办的闽剧‘赛天然’戏班的发祥地,招收学徒排练演出。”闽剧名家、被誉为“北美南郑”的郑奕奏,就曾在这里演出。家里的大厅堂,先后由几位亲戚筹办了两期私塾。后来,陈宝华家人丁兴旺,兄弟姐妹众多,才收回自住。

陈宝华老人说,张家大宅院最大的买主是福州富商陈百英。陈百英买下屋后,在城守前路开了个大门,并把旧屋改造为花园式的木制二层小洋房,四周种植了芳香扑鼻的玉兰树等。

“跟仙境一样,我那时还小,跟他家的孩子玩得熟,就经常进去玩。”陈宝华老人笑了笑说。那时,他们家的旧门牌号是城守前1号,毗邻陈百英家。

抗战胜利后,这个房屋归给了省财政厅所有,改革开放后便作为省财政干部学校校址。

古庙大士殿里有个孩子不敢靠近的地方

当时,陈宝华老人的旧屋西边有一座古庙——大士殿,他的妹妹宝瑾和六弟宝琛也都记得很清楚。不过这座大士殿,当时让不少孩子望而却步。

陈宝华老人说,当时,大士殿中有三座佛堂,居中供奉观音菩萨,左边供奉临水夫人陈靖姑,右边是血池殿。“这血池殿阴森森的,我们都不敢靠近,听祖母说,是专门祭奠和超度因生产而死亡的女人。”陈宝华老人说。老邻居陈依姆也对大士殿印象深刻,称当时是住在陈宝华家隔壁的一个老奶奶在照看佛殿。

抗战期间,大士殿因年久失修倒塌了,抗战胜利后,便成了宪兵东南区司令部。陈宝琛老人说,后来又有解放军骑兵部队驻扎,他小时候经常跟骑兵一起牵着马去现在的五一广场一带给马喂草。

改革开放后,鼓楼区房管局将原大士殿址连同陈宝华家一起征用,改建为居民楼至今。

“城守前虽然不如三坊七巷、上下杭那么有名,但这里旧时却是城防军事等要地,也有我最温暖的回忆。”陈宝华老人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