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厌恶考功名:试卷写"少年不望万户侯"(图)
2015-02-05 16:21: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故居内林觉民夫妇读书像 本报记者 游庆辉摄 烈士身后:故居保护牵动人心 林觉民英勇就义后,林家为了逃避清廷的追捕,躲到福州远郊。杨桥路上的林宅,被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父买下。1982年,这里被确定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林觉民故居部分建筑,准备建设商品房。这让很多有识之士无法接受。 当时还在一家工厂工作的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立即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建议完整保留林觉民故居。福州市政协委员张传兴也在《福建日报》上撰文,指出“如此不顾社会效益,不免使人失望”,并给刚担任福州市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写信,反映情况。 习近平同志看到来信后,立即让市文管会核实,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暂缓拆迁。于是,一场林觉民故居保护行动由此展开。 1991年5月31日,故居修缮工程动工。11月9日,在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并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开馆当天,习近平同志除了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开馆一个月内,他又三次来馆了解参观者反应,作出整改指示。”李厚威回忆道。 林觉民故居得以妥善保全,让纪念馆馆长陈玲颇为感动。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2013年的一天下午,一位衣着朴素的台湾老人来到林觉民故居前,正赶上纪念馆快要闭馆。老人央求工作人员,一定要让他进去看看,并表示这是他此次来大陆唯一的愿望。听罢,陈玲答应了老人的要求。“一进馆,这位老人就开始背诵《与妻书》当中的段落,还一边走一边对照,当看到院中天井旁真的有一株梅花树时,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握着我的手连声说着‘谢谢’。”她说。 “林觉民的事迹在台湾被写入了教科书,好多上了年纪的台湾人,对《与妻书》十分熟悉,甚至能全文背诵,可见它的影响力。”陈玲说,《与妻书》中对林宅的生活场景有许多描述,保护好林觉民故居,就保护好了这些记忆的载体,对人们更好地了解林觉民的英勇事迹大有裨益。 |
相关阅读:
- [ 01-06]林觉民故居:从脸盆大的"拆"字到辛亥革命纪念馆
- [ 06-10]吴哥,住满树木的古城 南后街林觉民故居
- [ 11-01]林觉民的共和梦
- [ 01-09]林觉民《诀妻书》中洋溢出的辛亥革命精神
- [ 12-28]省博三大展览开幕亮点多 林觉民《与妻书》真迹亮相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