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厌恶考功名:试卷写"少年不望万户侯"(图)
2015-02-05 16:21: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游客在观赏林觉民故居内的《与妻书》复制品 本报记者游庆辉 摄 追求进步:少年不望万户侯 林觉民,1887年生于福州,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教导读书。 不过,林觉民却对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十分厌恶。13岁时,他参加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1902年,他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这是福建当时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该学堂的成立也是晚清政府“废科举、改书院、办学堂,推行新学”以图挽救危机的举措之一。林觉民在此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课余时,他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常对同学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在家中,林觉民也办起一所别具一格的“女校”。他首先把新婚妻子陈意映动员起来,再发动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余人入学。除了教她们国学,林觉民还传授西方文化知识,介绍世界局势,抨击传统礼教。 1907年,林觉民留学日本,进入日本庆应大学学习哲学,兼修英文、德文。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 1911年1月底,同盟会在香港谋划发动广州起义。林觉民得知后,立即从日本回国准备参加广州起义,先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 起义准备紧锣密鼓,各路义士云集粤港。4月24日晚,夜深人静之际,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写下《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写完《与妻书》,已是四更天,林觉民心中的重担终于卸下。 1911年4月27日黄昏,林觉民等人随黄兴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林觉民最终中弹力尽被俘。 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亲自会审林觉民。林觉民毫不畏惧,畅论世界大势,告知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林觉民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令张鸣歧也十分欣赏,称赞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奇男子也”。然而,林觉民最终仍被枪杀于广州天字码头,年仅24岁。 |
相关阅读:
- [ 01-06]林觉民故居:从脸盆大的"拆"字到辛亥革命纪念馆
- [ 06-10]吴哥,住满树木的古城 南后街林觉民故居
- [ 11-01]林觉民的共和梦
- [ 01-09]林觉民《诀妻书》中洋溢出的辛亥革命精神
- [ 12-28]省博三大展览开幕亮点多 林觉民《与妻书》真迹亮相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