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福州竹林境"坊巷修复"后 "七转弯巷"添清幽古意

2015-01-15 07:17:03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七转弯巷 

继军门社区马年年终总结“四点钟学校”后,昨日,竹林境社区以“坊巷修复”始末再次出现在“奔跑吧社区”的记者视线内。

在鼓楼区东街街道宣传委员张维理和竹林境社区工作人员张霆的带领下,东南快报记者走了几处修复后的社区坊巷,探寻“坊巷修复”始末。

“说到竹林境社区,2014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景观改造和坊巷修复,卫生好了,环境美了,设施全了。”张维理说,“南营巷、织缎巷、七转弯巷、孝义巷等,由之前的泥泞路变得整洁,墙体仿古、灯饰精美,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在宣传这些坊巷背后的历史文化。”

“七转弯巷”修复后粉墙黛瓦,闹中取静韵味浓

“七转弯巷”这个名字,对于许多“90后”、“00后”来说,大多听都没听过,但对于住在这附近的老一辈“虎纠”人来说,却饱含着很多美好的回忆。

昨日下午,东南快报记者来到福州鼓楼区东街街道竹林境社区,在东泰路大觉禅寺旁,找到“七转弯巷”的巷口,这条小巷曾因巷子里有七处转弯而得名。

“早年,东泰路这一带地势很高,属于于山支脉,叫丁戊山。”鼓楼区东街街道工作人员张维理说,“旧时的七转弯巷紧邻大觉禅寺,巷里有一座小庵堂,并住有几户官宦人家,巷子东起仙塔街、西至南营巷,因有七处接近90度的大转弯而得名,巷子不宽,最窄处仅容3个人侧身过,曲折且长,仅在东泰路段就有2个路口。”

走进”七转弯巷”,顿觉安静清幽,恰是喧嚣城市“闹中取静”之所在。“俗话说‘七转八弯’,以前,巷子里和迷宫一样,绕得人晕头转向,我听爷爷说,转弯处有一扇木门,很特别。”竹林境社区工作人员张霆说,“近年来的旧城改造和坊巷修复,七转弯巷只剩三道弯,已不似迷宫绕,但是新添的粉墙黛瓦别有一番古意。”

放眼望去,眼前的七转弯巷已经变成一条约230米长、较为平直的小路,它连接着东泰路与仙塔街。“近年旧城改造后,因修建了南营巷和碧玉花园,七转弯巷被拦腰折断,现仅保留了原来二分之一的路段,‘七转弯巷’改造工程由福州市鼓楼区建设局组织,在鼓楼区委、区政府等有关部门指导与监督和东街街道、竹林境社区积极配合下竣工。”张维理说。

经过改造后的七转弯巷旧貌换新颜,修复平整的道路、粉刷美化的墙体,搭配着古朴、素雅的屋檐,极大改善了原来的环境,虽然几经变迁,巷子仍延续着雅致的风格。

巷子一侧,阳光穿过树叶折射出斑驳的倒影,另一侧的大觉禅寺则散发着一股肃穆清幽、静谧安详的气场,行人三三两两地走过,呈现出一幅市井悠然的画面。干净的石板里缓慢涌出碧意荡漾的苔藓地衣,曲折的巷子久远的弄堂里散发着花瓣淡淡幽香,给东街这一块福州的中心老城区另添一番韵味。

修复后的孝义巷

“孝义巷”成散步晨读好去处,邻里谦让成美谈

竹林境社区里,另一条近来被大家广为相传的小巷,莫过于“孝义巷”。

这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在旗汛口公交车站后,它的北头连着繁华热闹的东街,南头则潜伏于静谧祥和的竹林境小区。孝义巷长约400米,最宽处不过三四米,最狭窄处仅容两人侧身而过。

记者漫步小巷,发现巷内的民居,既有高大气派的小区建筑,亦有白墙灰瓦的古老宅院,现代风格与古朴风貌并存。

“我每天早上起来,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偶捧着本语文书在朗诵,那摇头晃脑的样子很可爱,声音就在巷子里传着,可清脆了!”住在孝义巷的市民吴依姆笑着说,“平时吃过晚饭,很多人会穿过巷子散步,小巷虽小,但也很清幽干净。”

在竹林境社区改造之前,孝义巷被掩蔽在一片混沌之中,没有人去留意它的存在,更无人顾及它的历史。而如今,当它以如此别致的名字出现,人们不禁去猜想,为何它叫做“孝义巷”?

张霆笑着说,“相传在宋朝,这条巷的附近有两位大户人家,有一次,两家为了盖房的宅基地发生了纠纷,跑到县衙打官司。其中一家主人的父亲在京为官,他为造声势便给父亲写信,没想到,不久后父亲的亲笔信从京城寄到,上书:‘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中人看罢此信,明白父亲的意思是为人要谦让,不能为小利伤和气,更不能仗势欺人。于是,这户人家主动撤出官司,并在建房时向后退了三尺。另一户人家听说后,也顺势退让因此形成小巷,这也成就邻里谦让美谈。”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有史可查的资料显示,在南宋时,这条巷子有位居民叫陈元宰,他一生行孝义之事,得到众人夸奖,人们便将他居住的巷子命名为“孝义里”。

延伸

竹林境社区曾是一片竹林

竹林境社区东起仙塔街,西至东泰路,北临东街路,南靠津泰路。

2014年及之前的竹林境社区整治项目包括仙塔街、旗汛口、七转弯巷、孝义巷、灯笼巷等历史人文景观。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古时候这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还有一条呈“丁”字状的巷子叫竹林境。宋代时,在竹林境巷子里有座竹林通应庙,庙中有一口井,传说曾有金鳞出现,故又俗称“龙井”。

盘点东街坊巷文化亮点

鼓楼区东街街道中,除了竹林境社区,还有军门社区、旗汛口社区、大根社区,在这三个社区的2014年景观改造和坊巷修复中,还有哪些坊巷文化亮点呢?东南快报记者呈上大盘点。

军门社区:南营巷、织缎巷。

南营古称贞寿坊。南营的地名来自兵营,《榕城考古略》载:“钓鲈桥折而北,为南营古驻泊营地。宋时将卒自他所调集者居此,有横冲、百胜、促生诸营,环坊隅以居,钤辖监押领之,此其旧址也。”南营巷中“苏公井”十分出名。

织缎巷古称嘉荣坊,元代设文绣局,作坊中有女绣工和染漂男杂役颇多。宋代,福州纺织业已十分发达,绣工穿行其间,日夜劳作,故称织缎巷。

旗汛口社区:太阳巷,在东街之北,古时通往玄坛河沿,越九曲亭,下坡为化城寺,如今在省少儿图书馆旁,人来人往,十分便利。

大根社区:大王府巷,通往城守前。

东快记者刘媛/文林良划/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