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门港铁路支线建成通车
福州新闻网1月14日讯 2015年,福州大事要事多——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加速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扎实抓好自贸区建设,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精心办好首届全国青运会;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市。
昨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杨益民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福州今年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福州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福州2015:八大重点 适应新常态
——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重点一:全力实施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认真编制各专项规划,形成协调衔接、成龙配套的规划体系。积极生成一批关系发展全局、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
全面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认真做好福州新区申报国家级新区各项工作,争取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新区总体规划以及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积极创新新区运行机制,实施“小政府、大服务”的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大力加快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片区建设,争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
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初步安排市级重点项目598项,年度计划投资1982亿元。强化“三维”对接和专业化招商。加快解决重大项目交地和历史遗留的逾期交地问题。积极争取委托省里发行地方债券。
大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建成合福铁路福州段、可门港铁路支线、福州东(樟林)货车车辆段,争取动工建设松下港铁路支线。建成京台高速建瓯至闽侯段、沈海复线宁德至连江段。争取福州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2亿吨、长乐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积极推进福清核电2号~6号机组等能源项目建设。

海峡奥体中心一场三馆建设全部竣工
重点二:全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
持续深化市场导向的各项改革。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实施四家投资集团权属企业的改制重组和整合。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特许经营等领域。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加快信息化平台等建设,率先推行各类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政策。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海丝”建设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完善自贸区功能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强投资管理体制、贸易监管、金融服务等方面创新。
积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做大做强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快建设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印尼、缅甸等养殖基地。进一步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亚洲合作对话——共建“一带一路”工商大会等活动,积极申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动对接中韩、中澳等自由贸易协定。争取外国领馆入驻福州。
不断加强对台交流合作与区域协作。积极打造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试点城市。开通黄岐至马祖客运航线。深化榕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宗教文化、“祖地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办好“5·18”海交会等一批特色交流活动。不断深化与港澳的务实合作。办好泛珠省会城市市长联席会议等活动,继续抓好对口援疆援藏援宁工作。加快福莆宁同城化步伐。
扎实推动与平潭联动发展。谋划推进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与平潭片区的互动联动和差异化发展。主动争取平潭综合实验区政策辐射,促进平潭与周边地区有机联动发展。大力支持平潭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闽江北水南调(平潭引水)、长平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实现医保管理服务同城化。
重点三:加快构建经济升级版
提速发展都市特色现代农业。推进茉莉花茶产业园、金鱼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建设。引导和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培育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筹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努力壮大先进制造业。抓好申远新材料等150个项目建设,建成中石油渤海装备福建钢管项目一期等60个项目,新增1个千亿产业集群、5家百亿企业。加快新设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现有工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千亿产业园区。实施100项重点技改项目。
切实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抓好鼓楼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两江四岸”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推进大东街口商圈改造提升。积极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食一条街”、美食园。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快阿里巴巴“一达通”项目运营和京东电商园、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着力申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办好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一批大型展会。不断扩大福州航空航线覆盖面。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快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长乐MS760飞机制造、中航国际通用航空飞机制造等项目。争取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0家,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20家,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800亿元。办好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加快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海峡现代渔业经济区远洋渔业加工区等项目建设。支持罗源、连江稳妥有序推进罗源湾养殖退养和渔民转产转业。
不断做大海洋经济。围绕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加快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海峡现代渔业经济区远洋渔业加工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发海洋牧场,探索陆上工厂化海水养殖,支持罗源、连江稳妥有序推进罗源湾退养和渔民转产转业。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和海产品精深加工。开展市级海洋功能区划、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修编。支持福州港整合资源、开辟航线,加强与内陆地区在港口方面的合作。

长乐空港工业区恒申纺织冲百亿产值
重点四: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着力增强中心城市承载服务功能。建成海峡奥体中心片区配套道路等新建项目和福湾路、金鸡山隧道、金山大桥复桥、化工路、远洋路等提升改造项目。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0条,投放“预约出租车”500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每个城区至少新建1个立体停车库。全面提速地铁建设,实现1号线全线贯通,加快2号线建设,力争启动6号线建设。
努力实现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加强海峡奥体中心、火车北站、火车南站等片区环境整治。启动实施旧屋区改造473万平方米。综合整治100个以上老旧住宅小区。全面完成飞凤河、台屿河等6条内河整治,启动清富河、流花溪等7条内河整治。新改扩建飞凤山奥体公园、南公园、江心公园等10个公园,新建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30公里,精心打造建新大道等3条亮丽景观大道。加大榕树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持续治理“两违”、非法采砂、渣土车违规、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实施“大城关”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加强省、市试点小城镇建设和青口、江阴“小城市”培育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争取建成130个美丽乡村、12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重点五: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和分级管控制度。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使用制度,推进水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扩大重点生态区位非国有商品林赎买试点,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完成国家生态市、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办好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福州年会。健全企业环保失信追责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推进节能减排攻坚。实施30项重点节能项目、300项重点减排项目。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洋里污水处理厂四期以及地下垃圾转运站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改建污水管网130公里以上。
强化环境重点治理。实施大气污染监督网格化管理,保持空气质量位居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深入开展闽江、敖江、龙江、大樟溪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核设施和放射源安全监管,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

罗源湾滨海新城新城建设有序推进
重点六:统筹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办好首届全国青运会。精心组织青运会开闭幕式、赛事活动和市场化运作。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办好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国际沙滩排球巡回赛,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等一批大型赛事。新建15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50条健身路径,继续打造10分钟健身圈。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新改扩建10所中小学、1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中小学学位5000个、学前教育学位2000个,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加快解决被拆迁中小学回迁安置问题。力争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县域内基本均衡发展。规范、拓展学生托管工作。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学历提升五年计划。扶持发展特殊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动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加快组建中医、肝病等医疗联合体。改造提升1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6个村卫生所。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大医患纠纷调处力度。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化市歌舞剧院等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进第二批26个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项目建设,建成海峡图书馆、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冶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复。科学合理开发永泰嵩口、长乐琴江等历史文化名镇(村)资源。大力弘扬闽都文化,强化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加快中国船政文化城、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中国漆文化产业园等建设。

花海公园人头攒动
重点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工作。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
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稳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完善对被征地、收海农民的多元保障机制。新开工建设1.3万套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1.1万套保障性住房,同时加快解决被拆迁群众逾期安置问题。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做好村(居)基层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促进村(居)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道路交通、液化气、校园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着力建设“诚信福州”。

丝绸之路中非论坛,非洲友人在琅岐品尝当地海鲜
重点八: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依法认真履职尽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庸懒散拖”,着力破除“熟人经济”和本位主义思想。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四个万家”等活动。持续整改“四风”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三公”经费公开等工作。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福州日报记者组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