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12月17日讯 昨天,市园林局召开“榕树应用与榕树文化”研讨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积极建言献策。
建议榕树竞选国树
市园林局局长孙利表示,福州榕树种植史可追溯到唐代,宋代有六位地方官员倡导植榕,特别是太守张伯玉大力推行“编户植榕”。那时,福州约有20万人口,种下了数以万计的榕树。之后,福州出现了“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壮观景象。如今,榕树已和福州融为一体。今年习总书记视察福州时,对发展榕树、传承榕树文化精神作了重要指示。市园林局希望抓住这个契机,“借榕发挥”,研究并打造榕树特色。同时,希望市民踊跃提供关于榕树及榕树文化的诗词歌赋、研究论文,好的稿件园林部门将推荐在《城市科学》杂志上发表,并视情况整理出版。
原市园林设计院院长、资深榕树研究专家林焰表示,榕树是南方树种,降温生态效益是其他树种无法比拟的,既有外在庄重大方、雍容大度的形态美和大国风范,又有内在的仁、容、智、静、刚的儒家文化内涵,这也是国人喜欢榕树的原因,它也成为海外华侨心目中家乡的象征。林焰建议,榕树有诸多优点,现在已是福州市树、福建省树,可以竞选国树。
如何在园林绿化中正确应用榕树呢?林焰建议,改变市区现有的行道树“一树一池”的做法,1.5米×1.5米的树池会约束榕树生长,造成板根现象,应改成五一路、福飞路那样2米×10米的绿化带,让树根有生长的空间。他还建议,可在城市的三边绿地(小街路边、河边、郊野山边)实行植榕绿化,提高城市景观绿化形象。
宣传榕树要与旅游结合
市人大代表金建琳一直关注榕树,提交了《关于举办福州榕树节的建议》《加强保护福州榕树的建议》《关于保护十大榕树王,打响福州榕树文化品牌的建议》《关于湖头街命名并挂牌“榕树一条街”的建议》等四份有关榕树的建议。
金建琳说,这次《福州晚报》独家系列报道《多种榕树!“榕之城”打造升级版》做得很好,要大张旗鼓宣传榕树,在市民中形成爱榕、护榕、颂榕、敬榕的风气,让市民以榕树为荣、以榕树为豪。她建议,发动市民讨论,提炼榕树精神。
谈到榕树应用与榕树文化的具体操作,金建琳建议,园林部门可以选定一棵最能代表、象征榕树精神的榕树,或发动市民讨论,选定一棵榕树王,作为福州的象征。知名榕树要挂牌,让市民知道其品种、树龄、树冠、价值、意义。宣传榕树文化、榕树精神,要与旅游结合起来。很多市民还不知道榕树景点在哪里,要串成一条线,大力宣传。榕树小盆景可作为福州旅游产品,卖给外地游客。在西湖周边,可通过环湖木栈道,把湖头街榕树一条街(有30多棵榕树)、北湖岛榕树岛(有10多棵榕树)、西湖开化寺榕树、福建博物院榕树墙连起来,通过导游讲解,让外地游客走一遍。
金建琳还建议,“榕之城”的升级版要提升价值与品位,编写榕树的传说、编辑榕树的画册、举办摄影展和榕树诗歌吟诵会,还可设置有榕树名称的公交站。传承榕树文化与精神,要从小做起,让小学生知道市树市花。
归纳榕树精神
针对榕树文化与精神的归纳、榕树的保护开发利用,其他专家学者、政协委员、部门领导、市民代表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市园林局原调研员刘风建议,市区道路规划要大气,让榕树扎根下去;高速公路接驳口要建设榕树园林小品,突出环岛景观;多向市民宣传市区榕树景点。
市委政研室原主任林璧符建议,东西河等内河边上的榕树要修剪,否则台风大雨来时容易刮倒。
在榕树的应用上,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戚信总建议,保护榕树要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旧城改造、重要节点可以种植榕树;三山两塔之间,在建筑做减法的基础上,尽可能用榕树来过渡;乌山有很好的榕树资源,要作为旅游强市的资源利用起来;榕树的养护要跟上,根部尽量不要铺透水砖。
市民代表、本报读者葛椿建议,可在榕城遍植榕树,包括省市区委、政府大院,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鳌峰坊等名巷,市区各大公园,内河沿岸,主次干道、十字路口等地。
市民代表、“榕树老人”葛燮瑶将榕树精神归纳为:落地生根、意气昂扬的进取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垂荫一处、造福一方的尽职精神;宽怀大度、和谐共荣的团结精神;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合作精神;能屈能伸、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谦和笃实、遍布家院的乐群精神;开拓进取、永葆青春的创新精神。
□征集令
请说说“榕树文化与精神”
为发动群众力量,发现、保护古榕,彰显榕城的风貌特征和传承榕树文化精神,本报和市园林局开展征集“我身边的古榕树”和探讨“榕树文化与精神”活动。
你如果发现身边有尚未挂牌保护的古榕、名榕、奇榕,或是发现古榕、名榕、奇榕被破坏或生长状态不好,或者对种植榕树、保护榕树、建设榕城有好的建议;你如果归纳出更新更好的“榕树文化与精神”,或推荐你心目中的“榕树王”,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800。我们将把你的发现报道出来并反馈给市园林局。市园林局会组织专家现场调查确认,挂牌保护古树名木,给生病和被破坏的古榕更好的生存环境。
你也可以拍下古榕树的照片,发微博并@福州晚报、通过本报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福州晚报”)和晚报在线·东街口网站联系我们,或发给本报《新闻你来拍》栏目(投稿邮箱fzwbbjb@126.com),我们将择优选用。
(福州晚报记者 綦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