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琅岐岛首现2株“活化石”笔筒树 身世、年龄是谜

2014-12-12 07:09:14 寇思琴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老师在琅岐岛发现的笔筒树

远看它,像棵巨大的“蕨菜”。但就是这外貌普通的蕨类植物——笔筒树,早在3亿6000年前,就生长在了地球上。它被称为“活化石”,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上周末,福州两位热衷于植物研究的专家在琅岐岛发现该树的身影。专家称,这是在琅岐岛首次发现笔筒树,既填补了闽江口岛屿上该树种分布的空白;又对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有一定意义。

上海辰山植物园博士回闽发现笔筒树

上周末,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副教授陈炳华老师与朋友李建民,专程驱车前往琅岐岛寻找笔筒树。

因为今年夏天,上海辰山植物园陈彬博士(福州人)回闽,对福建省海岛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时,首次在琅岐岛发现了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笔筒树。这让陈炳华、李建民两位“植物迷”产生了极大兴趣。

陈老师介绍,笔筒树在中国,主要产于台湾省。1982年在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发现一株,这是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当时引发了很大轰动。

在2009—2010年间,先后在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和沙埔镇,霞浦县溪南镇长兴村,平潭等地,发现该物种。每一次这些“活化石”的被发现,均引起了相关学术界的关注。

依据陈彬博士提供的GPS数据,上周末,陈炳华、李建民驱车前往琅岐岛,探寻笔筒树。

笔筒树叶片上的孢子(资料图片)

师大植物学老师再访“活化石”

在小山坡上,看到笔筒树的第一眼,这两个大男人声称,他们都被惊艳到了。“笔筒树,系桫椤科白桫椤属,为侏罗纪时期孑遗大型树蕨类植物,其树形美丽,高大挺拔,绿色树冠,映衬在蓝天之下,犹如展开的巨大鸟翼。”陈老师仿佛又在自己的脑海里,幻想起了侏罗纪时代的笔筒树丛林。

美妙的想象闪过脑海之后,陈老师开始了专业记录。他介绍,在琅岐岛发现的笔筒树共有2株,长势良好。它们株高分别约为2.2m与1.8m,胸径18.2cm与15.6cm。在它们的伴生植物中,乔木层有台湾相思树、朴树、鹅掌柴和盐肤木等;灌木层有白簕和天仙果等;草本层有水蔗草、五节芒、石蒜、竹叶草、野茼蒿、地桃花、蓖麻、白花鬼针草等;层间还有野葛、葎草、络石和薜荔等植物。

“保护它们,就要保护好它们的原生态环境。”陈老师认真记录下了这两棵“活化石”的生存环境。他说,希望这个新发现,可以引起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但同时也希望不要有太多不懂得保护它们的人,去打扰它们。”这是陈炳华老师分享这个消息的初衷。

陈老师称,他们在琅岐岛记录到的野生笔筒树,填补了闽江口岛屿中该树种分布的空白。笔筒树在福建沿海县市的被发现,对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也有一定意义。

两棵笔筒树身世、年龄是谜

在四亿年前,种子植物尚未出现,蕨类曾经是陆生植物的主角。蕨类植物体内比苔藓类植物多了维管束,来协助运输水分并支撑植物体,因此蕨类能够长得较为高大,当时森林的林冠层以及底层,都由蕨类植物占据。

到了2亿年前,种子植物出现,蕨类的竞争力不如种子植物,逐渐退居森林底部。高大的树状蕨类,只剩桫椤这一科,我们也只能从仅存的这些树蕨,想象四亿年前的风貌。

现代的笔筒树跟侏罗纪时代的笔筒树,构造上相差不太多,因此我们称它为孑遗植物,意思是从古老年代遗留下来的植物。

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笔筒树的叶子背面长满一排排的点点,像是生病了。但那不是“病”,那些“点点”都是蕨类植物的孩子——孢子。没有花、果实、种子的笔筒树,就是靠这种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那这次在琅岐岛新发现的两棵笔筒树,它们又从何而来,今年有多大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陈炳华老师表示,无解。他解释,笔筒树作为野生树蕨,它从孢子长出小苗,到被人发现,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目前都还不知道。“因为它不可以人工种植,成长过程无法被观察和记录,所以无法根据它们的外形来判断它们的树龄。”陈炳华说。

至于,这两棵笔筒树为何会出现在琅岐岛,陈老师也只能给出他的两种推测:一是,很早前这个地方就有笔筒树,还有孢子存活了下来,遇到适于生长的环境,又重新发芽,长出了大树;或者,风从别处带来了孢子,于是就在这里长出了笔筒树。

东快记者寇思琴 图由受访者提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