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政经 > 正文

外来品牌和网店蚕食市场 本土烘焙品牌路在何方?

2014-12-09 09:44:12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12月9日讯 喜欢吃蛋糕的市民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平日逛的多是85度C、麦谷道、面包新语、多乐之日等外来烘焙品牌门店。以往常逛的本土品牌门店中,超雅已经退出,向阳坊、安德鲁森等也日渐难觅。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目前福州烘焙行业中外来品牌受市民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网络蛋糕店兴起,本土品牌市场不断被蚕食,亟待突围。

本土面包门店渐少

昨日,记者走访榕城街头发现,外来烘焙品牌占据市区繁华商圈,而本土品牌门店多集中在小区附近。以东街口为中心,方圆一公里以内,一共有10多家大型烘焙店,其中本土品牌仅有3家。几个著名的外来品牌中,85度C布局最密,共有4家,均位于大型百货或是人流量较大的繁华路段,麦谷道、面包新语、多乐之日,这些进入福州市场不久的外来品牌则占据了其他繁华地段。

与此相对的是,在城市主干道上鲜见本土老牌安德鲁森、向阳坊等门店。市民严先生说,别人送了他500元向阳坊的消费券,他按照地图去寻找门店,却连续两次都扑了空。家住五一中路的吴小姐也告诉记者,以前附近还有美可和向阳坊,现在都没了。“路口新开了几家大型面包店,装潢更新,选择更多,上下班都会经过,我现在都改去那里买早餐。”

外来品牌优势独特

除了布局繁华商圈,占据交通便利的优势,外来品牌在产品创新和销售模式方面比本土品牌更得消费者欢心。在向阳坊海润尊品店,记者看到门店内销售的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生产日期多数隔了一两天。

家住附近的陈先生说,自己一般会去不远处的85度C门店买面包。“他们家的面包都是现烤出炉的,早餐和下午茶时段都有优惠套餐,现在还有圣诞节消费集点换购活动。”

“目前,85度C采用前店后厂的销售模式,一边烘焙一边卖,很受欢迎。”店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能够保证食品的新鲜度。此外,85度C还引入了水吧的概念,顾客可以在店内一边学习、工作,一边享受甜点和饮料。

一位从业多年的本土品牌烘焙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土品牌被外来品牌盖过风头,这与消费者习惯转变有关。“以前顾客来买面包,是为了填饱肚子,但现在更多的是将吃面包、蛋糕与休闲的小资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部分本土品牌店面较小,并未给顾客提供这样的休闲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流量。”

网络蛋糕店抢占市场

“说说你记忆中最美味的零食,今晚,我们讲故事换蛋糕!”近日,来自福州本土的蛋糕品牌“我是糕先生”在网络上蹿红,微信公共账号开通仅仅半年,就受到4万余名粉丝追捧。

品牌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认牌消费,“糕先生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点坏的绅士,符合他们的心理。”他还表示,除了在品牌方面下工夫,“糕先生”主打健康烘焙概念,采用进口原料,加上简约的设计风格,切合时下年轻人的需要。

“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廿一客等网络蛋糕十分盛行。”林先生认为网络蛋糕符合现在移动购物的发展趋势,未来将成为烘焙行业的主流之一。

对于网络蛋糕在配送环节中的冷链短板,林先生说:“我们也在做烘焙实体店,可以将其作为配送中转站,以后还可以作为消费者DIY体验中心。”

深度营销延伸优势

福建烘焙协会会长黄永安说,这两年福建市场烘焙店数量增速整体放缓,品牌基本维持在百余个,未有明显增加。他认为,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品牌也面临店铺租金、人力成本较高等生存压力。

本土品牌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如何突围?记者昨日采访了福州美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红星。他表示,美可作为福州本土20年的糕点老牌,在当今烘焙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门店数量由3年前的近40家,缩减为约30家,但销售额不减反增。

“美可有别于传统的西饼店,目前主要为KFC、德克士等品牌做汉堡片。”陈红星告诉记者,重点投入工业品生产,有了固定的客源,销路自然不成问题。

福州大学民建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章旺认为,目前烘焙行业正处于重新洗牌阶段,门店扩张是一种盈利模式,但不能局限于打价格战,还需要进行深度营销。“本土品牌可以延伸原有门店优势,通过灵活创新的形式来集中资源,进行横向整合。”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柯竞 陈贝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