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百年老店“郑兴利剪刀”乏人问津 老手艺陷困境

2014-12-04 10:16:46 陈铁夫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12月4日讯 在老一辈福州人中,提到“郑兴利剪刀”,都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曾经的“福剪”状元。记者昨日在寻访时发现,如今的郑兴利剪刀店门可罗雀,乏人问津,传承百年的老手艺风雨飘摇,陷入困境。

传承110年 曾获国际大奖

郑德官老先生是郑兴利剪刀店第三代传人,记者辗转找到他时,这个再过一个月就85岁的老师傅仍精神矍铄,脚步轻快。

郑师傅介绍,正所谓行行出状元,做剪刀靠的是硬功夫,关键要在锋利上下功夫。1904年,他的祖父郑兴利开始在“福剪”发源地横屿制作剪刀,独特的“夹钢”手工锻造工艺让其区别于机器冲压制造的剪刀,锋利无比,经久耐用。1914年,店铺搬到茶亭街后,声名日盛,生意兴隆。

传到郑德官这一代,他能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火候和不同硬度的钢材,全手工打制出锋利的剪刀。1998年,他参加德国的园林器材展览会,“郑兴利剪刀”获得第一名的成绩。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郑兴利剪刀”不但畅销大陆,还走进了台湾。台北、台中有两家剪刀商行因后继无人,手艺失传,每年都要从“郑兴利剪刀店”进货。此外,郑德官还能接到美国、新加坡等地的订单。

经营困难 面临倒闭

郑德官说,这些年,剪刀店经营逐渐困难,几经辗转,搬到台江区福州冷冻厂旁一处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比当年兴盛时期在茶亭街700多平方米店铺小了很多,“原来一个月最多时能卖6000多把,现在不多了。”记者一再追问,郑老师傅始终不愿说出具体的销售量,只是无奈地说:“买的人太少,生意不好,再这样下去店铺就快关张了。”

目前,生意冷清的店铺仅靠一些老顾客和屈指可数的几份订单勉强维持。不过,令郑德官略感宽慰的是,福剪手艺已经有了第四、五代传人,二儿子郑隆新、孙子郑力立都在从事这一行当,手艺也都不错。除了普通家用剪刀,还能锻造出适用于园林、裁缝、电工等行业的剪刀。

专家:申报中华老字号更新营销观念

“祖传手艺和金字招牌不能丢,除了做好传承,还应积极申报中华老字号和非遗,争取政府扶持、补贴。”省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郑礼水说,老手艺重新崛起的典型例子,“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这两家专门锻造剪刀的老铺均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王麻子还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

郑礼水坦言,“郑兴利剪刀”质量不错,但在外观上亟需改进。以杭州张小泉剪刀为例,产品精致小巧,很好看,让人一眼就喜欢。“郑兴利剪刀最大的问题是第一印象无法吸引人,至今也没有包装,是否可以加工得更小巧袖珍一点,便于携带,更加实用,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章旺建议,要加强产品技术创新,革新营销观念。他认为,生产用剪涵盖面太广,容易失去某一细分领域,现代商品都是从精细精致这方面发力。郑兴利剪刀应采取差异化战略,走专业化经营路子,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把产品做到最强,切莫面面俱到。

“另外,一定要加强品牌设计和传播,注重包装,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落伍观念,做到‘3分产品、7分包装’。”陈章旺说。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陈铁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