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榕两项目跻身国家级非遗 包括咏春拳和花茶技艺

2014-12-04 07:46:58 顾伟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榕两项目跻身国家级非遗 包括咏春拳和花茶技艺

  第三道工序:抬着花床“闹花”。

福州新闻网12月4日讯 中国政府网昨天发布消息,称国务院日前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现向社会公布。记者在公布的名录中发现福州咏春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州仓山区的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在国务院此次发布的消息中,提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表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记者了解,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报是从去年开始的,全国各地报送了1111个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及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别。

福州咏春拳创于明末清初

福州咏春拳被列在本次名录中的传统体育及游艺与杂技一项。据记者了解,福州咏春拳相传创于明末清初,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在广东、香港、云南等海内外各地广为流传。福州咏春拳尊五枚师太为始祖,几百年来从未失传,它的传承严格按辈分来区分,具体是以咏春拳拳路名称“小念头、寻桥、标指、刀、棍”等来命名,例如咏春二祖即第二代是“小”字辈,咏春三祖即第三代是“念”字辈,以此类推,迄今为止已传承到第9代“刀”字辈。

咏春拳从福州起源并随着时代变迁逐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发展。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和著名演员梁朝伟、洪金宝、谢霆锋、甄子丹、章子怡、宋慧乔等都曾拍摄过有关咏春拳的影视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闽台两地文同根、武同源,咏春拳亦深受台湾同胞所喜爱。

茉莉花茶是福州的名片

福州仓山区的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此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排在传统技艺一项。

据了解,茉莉原产于古希腊,2000年前从印度传入福州,在北宋时,福州已出现茉莉花茶,明朝时窨制工艺定型,清朝时茉莉花茶成为贡茶。北宋福建人柳永在《满庭芳·茉莉》中出现茉莉花茶,南宋施岳《步月·茉莉》中有“玩芳味、春焙旋熏,贮秾韵、水沉频爇”,描写了茉莉花茶的制作。林则徐称福州为“煎茶地胜”,冰心在《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茶》一文中写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

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花茶畅销欧美和南洋。解放后,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国家外宾接待礼茶,改革开放前,我国出口的茉莉花茶100%为福州出产,同时福州茉莉花茶还占内销的40%左右。

茉莉花茶窨制有一整套工艺,包括了茶坯粗制、精制和鲜花处理(伺花)→茶花拼和(窨花)→静置通花→收堆复窨→茶花分离(起花)←→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等环节。福州茉莉花茶种类有:茉莉针王、银毫、大白毫、白龙珠、玉蝴蝶、耳环、麦穗、凤眼、绣球、金针、雪针、白雪峰、龙条、毛峰等。其中茉莉白龙珠、玉蝴蝶等为福州独制。

福州国家级

非遗项目增至15个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开始,迄今福州已有1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2006年福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有茶亭十番音乐、闽剧、评话、伬艺、寿山石雕和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6项;2008年福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有软木画、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陈靖姑信俗和畲族服饰等6项;2010年,福州的中医正骨疗法(林氏骨伤疗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顾伟/文 记者 叶诚/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