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和省委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闽委办发〔2014〕24号)精神,结合福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市人民为推进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工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教育、重在实践、重在行动,要以实施“六大行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
(一)实施主流思想舆论引导行动
1.加强理论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干部理论培训学习计划,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大学培训教学内容,促进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推动理论研究创新,利用省会城市优势资源,发挥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的作用,通过课题立项、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等多种形式,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宣传和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发挥市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各类讲坛、掌上课堂等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百课下基层、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范畴。针对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分别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辅导材料,提供学习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委讲师团及各类百姓宣讲团经常性宣讲内容,通过社区读报组、方言讲理论、理论进闽剧、山歌唱响中国梦等形式,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2.加强社会宣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宣传的重点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积极拓展载体,利用户外广告媒介、宣传栏、建筑围挡、文化墙、展板、招贴画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建设一批“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广场等,打造街头正能量。围绕“美丽福州、实力福州、幸福福州”举办图片展、摄影赛,组织微征文微视频创作、公益宣传广告征集等活动。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水平,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拓展深化。
3.加强新闻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贯穿到新闻宣传的全过程。党报党刊、广播电视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开辟专题专栏,精心组织策划新闻选题,不断推出有分量有深度的作品。都市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增强宣传的有效性。要讲求艺术,创新方法,讴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文明,组织“党报记者乡村行”、“福州好人大家评”、“最美人物”系列评选等活动,办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福州持续文明”、“福州好人大家评”等专题专栏,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奉献大爱。
4.加强网络宣传。新闻网站通过开辟专题专栏、组织系列报道、互动留言、刊播公益广告等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宣传,通过网络互动竞赛、网络评选优秀模范等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运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和手机报等新技术新手段,刊载转发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相关稿件和活动,突出宣传身边好人好事,传递福州正能量。构筑健康网络环境,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属地新闻网站要严格把好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的来源关、导向关、事实关,杜绝刊载虚假、违规新闻信息的现象。主动作为,引导舆论,掌握网络话语权,用先进文化和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空间,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
(二)实施闽都文化涵育惠民行动
1.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主旋律,遵循艺术规律,着力生产更多体现思想品格、彰显艺术品位、展示闽都风韵、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深入挖掘福州特色文化资源,制定中长期创作规划,建立门类齐全的文艺精品创作题材库。组织实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艺作品创作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文艺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文艺精品宣传推广力度,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我市文艺精品生产力、创新力和影响力。
2.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弘扬主旋律,倡导真善美,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与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推进全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激情广场大家唱”、“我们的节日”、“福州文化周”、“新福州人歌手大赛”、“走进美的小区”、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健全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文艺队伍,积极开展文艺普及和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作,不断丰富基层惠民活动的内容形式,推动文艺惠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3.挖掘和弘扬闽都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闽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闽都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注重挖掘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等福州历史名人的精神内核,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雅俗共赏,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征集“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组织民风民俗文物、民间传统技艺系列展览展示活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遗保护传承力度。
4.深化榕台文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用好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文化园两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办好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闽王王审知文化节等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支持和鼓励福州文化开展对台交流合作,推动闽剧、伬唱、寿山石雕、脱胎漆艺等福州特色文化赴台展示展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展文艺交流的空间与阵地,为开展榕台文化交流提供展示平台、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不断扩大两岸文化交流的新模式,推动我市对台文化交流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5.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用文化产品的形式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园区集聚、项目带动、龙头示范,加快推动闽台(福州)文化产业园等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国船政文化城、海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扶持福州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出更多体现福州特色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福州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开发动漫游戏、数字内容产品,寓教于乐。加快筹建市级文化产业协会,推动榕台文化产业深度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我市动漫产品、工艺美术品等文化产品走出福州。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优秀文化作品,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
(三)实施国民教育立德树人行动
1.引领课堂主渠道建设。依托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征集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在各类教育教学展示、比赛、课题申请、论文评选等活动中突出鼓励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相关实践和研究。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主动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改进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在各学科特别是毕业、升学等重要考试考查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办好福州数字青少年宫、福州教育手机报,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2.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汲取闽都文化精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诚信教育。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教育,形成常态化机制。注重学校道德讲堂和班级文化建设,将宏观价值取向融入班级环境氛围布置、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教育管理中,使其化为小而具体、容易操作践行的行为准则。抓好校歌创作和演唱活动、校园体育艺术节活动,活跃群众性文化工作,落实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实现“班班有歌声,班班有美展”。
3.融入课外实践平台。进一步明确参与社会实践各方职责,细化学生每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建设省、市、县(区)三级联办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教育基地和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教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各社会实践基地实践课程的指导,探索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有效融入实践活动。健全社会实践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实践活动安全责任与经费落实机制。
4.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每学年与学校签订《师德师风公开承诺书》,提升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素养。深入开展向全省先进典型吕榕麟、全省最美教师张芸以及教师队伍中的先进楷模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大力推行教师“小片区”管理经验,落实“六个统一”,实现教师轮岗、择校降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考核评价、评先评优的基本条件,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落实《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对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办班等违规违纪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着重抓好学校领导干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他们自觉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实施先进模范引领示范行动
1.坚持典型示范引领。在城乡基层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窗口单位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定期张榜公布,宣扬好人好事。开设“善行义举”榜网上平台,展示上榜人名单和事迹。深入开展“道德模范”、“福州好人大家评”活动,强化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组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活动,设立基层“最美人物”发布厅,表彰和宣传“最美人物”的高尚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集中宣传时代楷模,不断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社会风气。
2.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工作,形成鲜明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导向。加强党性锻炼,与工作、学习和生活紧密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自觉加以遵循,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效仿和追随的榜样。加强党建工作,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爱岗敬业,勤政务实,走好群众路线,当好群众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坚持社会公众人物示范引导。加强对各领域公众人物的教育管理,引导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知名企业家、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电视主持人等公众人物,省身律己,自觉做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公众人物担任社会职务的资格审查制度,将公众人物品行作为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依据,引导激励公众人物用积极言行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五)实施精神文明创建提升行动
1.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健全完善测评督查工作机制,抓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益活动和环境整治,着力打造优美环境、塑造美好心灵。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社区)创建,重点抓好“优质服务、便民利民”活动,着力改善行业风气,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深化“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社区环境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文明水平,夯实创建基础。加强市民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清新福州·文明旅游行动”,增强旅游文明意识。
2.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福州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征集及公示办法》,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福州”工作方案》,落实“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深入开展“诚信福州”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深化市场主体信用企业、诚信示范街示范店、信用村信用户等创评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大全市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延续闽都历史文脉。精心组织“诵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建美德之家”活动,弘扬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大兴勤劳节俭、遵德守礼、孝老敬老之风。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深化文明交通行动,组织宣传提示、交通劝导。探索孝道“红黑榜”,培育优良家风。广泛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发挥春节、元宵、拗九、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培育社会文明新风。不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精心组织福州读书月等活动,弘扬读书新风。
4.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邻里守望·情暖榕城”志愿服务活动,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家政服务、心理疏导、医疗保健和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持续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活动。开展“文明福州·有你有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运会志愿服务保障、文明引导、文化惠民、应急救护进社区等志愿服务。开展“美丽福州·美丽心灵”志愿服务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组织绿化美化、清洁家园、保护环境等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学习雷锋敬业奉献”活动,大力弘扬立足岗位学雷锋,推出一批学雷锋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贯彻实施《福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积极培育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加强社区、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的实体化、窗口化建设,构建志愿服务便利化参与机制,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上新的台阶。
(六)实施社会治理法治规范行动
1.深化法治福州建设。制定出台法治福州建设有关文件,进一步突出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维护经济发展秩序,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依法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查处不正当竞争和无证无照经营。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防范行政行为失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执法效能考评、问责制度。深化水源保护,依法制裁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虚假信息诈骗、制假售假、制贩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非法活动。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司法诚信建设,提升司法亲和力和公信力;深化“阳光司法”,健全窗口公开、网上公开等平台;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制。
2.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突出民生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实有人口,加快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慈善事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机制。完善群众困难问题法定诉求表达机制,全面深入推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房屋征收、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医患纠纷等矛盾多发领域平等协商平台和对话机制。建立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推进综治进民营企业工作,加强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大力发展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土地房屋征收、重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发领域的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和工作规范,出台一系列配套工作制度,切实推进实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等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应评尽评、严评真评、查防并重、统筹兼顾。
3.完善公民行为规范。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通过自律和他律,使公民行为体现社会主流价值。加强行业管理,健全完善职业道德规范,让从业人员有所依据。建立正向评价激励机制,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乐善好施,加强见义勇为人员及家庭的奖励和保障工作,对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及时引导规劝,落实惩戒措施,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
三、组织保障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经常研究部署,指导开展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职责分工,确保统筹协调有机制、组织实施有计划和督促落实有方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把核心价值观建设纳入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依据之一。加大资金投入,按程序增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资金,确保宣传工作、文艺创作、道德实践、褒奖善行等活动正常开展,鼓励公益基金、志愿组织、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坚持全民参与、全员发动,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同频共振、协同推进。党政各部门要率先垂范,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发挥在职业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局面。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深入基层,推动工作。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打牢党执政的思想基础。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各领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条件。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之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