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两岸顶尖教育专家在榕共话“未来教育”

2014-11-26 07:28:49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眼睛离太近,平板电脑就会停止运行并提醒保护视力

□东快记者郑晓华文/图

大数据、云教育、电子书包、未来教室……这些在教育科技领域前沿的改变会带来哪些变革?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大数据应用日趋火热的今天,中国教育将开始发生怎样的嬗变?

在昨日举行的2014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工作会议暨海峡智慧教育高峰论坛上,海峡两岸教育和移动互联网界的专家,围绕“移动互联网和教育时代的智慧”的话题,对教育行业的现状分析和思考,积极促进国家“三通两平台”、在线教育、电子书包等教育信息化领域最新成果的落地转化。

未来教育凭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因材施教

台湾科技大学教授黄国祯认为,对于教育界来说,在传道授业过程中,要做到对每个不同的个体进行因材施教,“一人一孔”。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难以一对多地进行因材施教。而借助如今的云端技术、大数据技术,让老师的教学智慧与学生拥抱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据其介绍,从2012年开始,截至目前台湾已经有超过百所学校推广“电子书包”模式,并且非常受欢迎。

黄国祯举例称,借助移动互联网,教育开始从原先课堂学习到了“带着走的学习”和“情境式学习”,甚至可以做到学生看到路边的一棵树,就能扫描并查询这棵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随时随地掌握感兴趣的知识。

“目前我们的教育模式是极不人性化的。”台湾“中央大学”教授陈德怀则表示,借助新的技术,最关键在于让其释放学生的学习能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福建一零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则表示,借助“电子书包”技术,系统可以监测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包括出试题时,记录了学生已经滚瓜烂熟的试题就有意避开,大大节省学生学习的时间。“每天学到20点,就可以达到以前学到22点的效果,剩余的时间可以补充课外知识。”林伟说。

“让用户接受产品的时候是开心的状态,学习过程中也处于这种状态,就像研究游戏和玩游戏让每个人热爱学习。”作为一家以游戏见长并刚将目光瞄准教育产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网龙网络公司总裁刘路远在谈及未来教育时说,未来教育不仅要让“学霸”热爱学习,让“学渣”也会热爱学习。

“智慧教育”大规模推广仍要解决诸多难题

尽管现场专家们描绘出来的“智慧教育”蓝图非常吸引人,然而实际要真正推广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就指出,网络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要真正普及不仅除了自己技术的突破之外,还有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地推出智能终端,而是整个教育系统评定等整个教育结构模式的改造。他认为,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真正要大规模铺开可能还要花3-5年时间。

“很多人对于电子书包还存在非常大的误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认为,很多人认为电子书包仅仅是纸质版书包的电子化,可以让书包“减负”。但其实这样恰恰是百害而无一利,即便是书包物理重量减轻了,无限制涌入智能终端的电子内容将会让学生的认知过载,形成更大的负担。因此余胜泉认为,电子书包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电子化,更是教学模式个性化、调节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工具,核心问题是解决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教育难题。

将移动分发平台91手机助手卖给百度后,网龙公司开始全身心转向了在线教育。刘路远也坦言,项目最大的在于如何将现有长期形成的固有的教育架构改变,包括教育从业人员、整体的硬件情况,如何去发现留下好的模式、摒弃过去无效的模式,以及用新技术去实现过去无法实现的,这所有的一切对于整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例如,单单为解决在线教育资源的问题,目前公司已经斥资3亿元专门用于教育内容的原创与收购。此外,还与国内外大学和教育专业机构及企业合作发展大数据及智能分析、云端技术、硬件设备等等。

此外,对于信息化教育中硬件的推广也非常关键,这其中涉及的成本也非常高。例如在推广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高,将提高产品的售价。林伟向东南快报记者透露,101平板的成本价高达2600元,如果规模化生产后,硬件成本可以控制在1500元以内,因此推广初期成本是非常高的。

黄国祯告诉东南快报记者,目前台湾地区在推广智能教育设备时,台湾当局会给一些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补贴,其中每30位就有1位。林伟也表示,为了让智慧教育推广更快,硬件以生产的成本向市场供应,同时所有云端的教育资源都免费向101平板用户提供,公司已经做好了3-5年不盈利的准备。

对于智慧教育时代何时才能真正到来,在场专家称依然任重道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