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起底福州野味行业 百家野味馆全是无证经营

2014-11-21 08:22: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执法人员在饭店内查获活的眼镜蛇,以及大量冰冻的山麂肉、山鸡肉和野猪肉(资料图)

东南网11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

关注理由 福州一些餐馆卖野味,海都连续三日曝光,引起部门和读者关注。省林业厅、省森林公安将展开行动,全省拉网严查野味馆。

不少读者也致电95060,想了解福州到底有多少家野味馆,这些野味从哪里来,是哪些人在吃。近日,海都记者多方调查,接触多名野味馆老板,起底福州野味行业。

老板们坦言,目前,福州有百余家野味馆,但全是无证经营。自从“八项规定”执行后,有一半以上野味馆经营惨淡,濒临关门。

福州野味馆多数藏在小区里

阿乐(化名)是漳州人,在福州开野味馆十几年,生意很不错。

他对记者说,福州目前有一百多家野味馆,大多数都集中在小区套房内。“小区内比较隐蔽,前几年大家开店的时候,还真不在意是否隐私,主要是租金便宜。”A先生说,以前租上下两层套房,租金也就大几千,能改十多个包厢,生意好的话,一年就能回本。

阿乐说,但是现在生意很淡,许多十几间包厢规模的店,一晚上可能只能接待一两桌,“估计明年会倒一大批。”

阿乐的观点,得到另一位野味店老板漳州人老五(化名)的认同,他在台江某小区内的野味店因生意惨淡,准备关门。“跟政策有关系。”老五说,因为野味消费属于高端消费,人均要500到1000元。“如果公款没得吃,就要私人自己掏腰包,怎么可能天天吃,所以客流量少了三分之二。”

八项规定后 野味馆生意暴跌

老五告诉记者,福州野味店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是七八年前,“那时候吃野味都要排队。”B先生说,当时吃野味比较新颖。但是,现在高消费的花样多了,人们的选择也多了,吃野味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老五说,福州人15年前就开始吃野味了,最早来福州开野味店的都是漳州诏安人,现在福州的野味馆,仍有70%是诏安人开的,剩下大多是福州本地老板。“前几年,90%的野味店都是赚钱的,赚多赚少问题,但是现在,一半亏本,三成保本,只有两成稍微赚钱。”老五坦言,小区内开野味馆是违法违规的,所以生意不好的话,没法转型,只能选择缩小规模或者关门。

记者询问:“市面上吃野味的都是哪些人?”老五说:“跟高端酒楼是一样的。八项规定后,生意就差了这么多,你说吃野味的是哪些人?”

福州多数野味 货源是广东

不少读者有疑问,福州市面上的野味都是从哪儿来的?在采访中,多位野味馆老板都说,本地有一些货源,但大多数还是从广州来的。

小张(化名)是福州人,在仓山经营一家野味店5年。“最早也是认识了一位广州批发野味的朋友,所以才准备开个野味馆。”小张说,像大王蛇、菜花蛇、黄金条等,不属于保护动物的,市场里可以公开售卖,“其实,保护动物也有卖,但是不敢公开。广东从化有一个野生动物批发市场,福州约80%的野味,都是从那里来的。”

至于福州本地的货源,小张说,主要是有人从山区抓来的,量比较小,而且不稳定。但是,福州现在也有一些人从广州批发野味,再到福州做二手批发,“所以量少的话,我们就找本地批发商拿,量大的,都是从广州直接进货。”

记者问道:“福州野味除了卖蛇、穿山甲、娃娃鱼,还有什么东西?”“还有蜥蜴、甲鱼、野猪什么的。福州人吃的比较单调。”小张说,福州人口味比较淡,除了清炖就是涮锅,其他地方有椒盐、焖锅等吃法,种类比福州多。

小张表示,除了食材来自广东,福州大多数野味馆的厨师,也是在广东培训的。

“很多人都撑不住,准备关店了”

在采访中,不少野味馆老板坦言,现在福州百余家野味店都没有经营加工许可证,严格意义上说,都属于无证经营。

阿飞(化名)是最早一批来福州开野味馆的诏安人,他说,福建省目前不允许办经营加工许可证,最早以前曾经办过三四本,后期也都回收了,所以福州一百多家野味店没有一家有证,都是违规操作。此说法得到多位野味馆老板证实。

记者问道:“无证的话,部门查处怎么办?”野味店老板们说:“其实都在查,而且今年的力度也比往年大,但野生动物都存放得比较隐秘,比较难发现,而且做这个行业的,基本都认识,会相互通知,部门查一家,其他家都知道了。”

记者询问这些老板,作为经营者,怎么看待吃野味的行为?老板们坦言,从经营者的角度看,没人吃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只能关门。即使店开得再大,没生意也要倒闭。正是因为有了吃的人,店才会开起来,所以之前尽管抓得厉害,但还是有很多人冒险开店。“现在生意这么差,没人吃,已经有很多人都撑不住,准备关店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