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福州林浦村林家三祠种下文化基因传承百年

2014-10-11 08:46:35 陈腾健林良划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宋帝行宫的建筑内部非常气派


  □东快记者陈腾健林良划见习记者吴剑杰文/图

福州素有陈林满天下的说法,除了数量上的多之外,林姓作为福邑巨族也是名人辈出,近现代就有左海伟人林则徐、才女林徽因,甚至还有曾出任过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而所有这些名人的出现,其底蕴到底是什么呢?

这几日,当东南快报记者走进在福州市南台岛东北端,闽江支流濂江穿梭而过的林浦村,走进上百年历史的林家三祠,发现底蕴其实早在几百年前甚至千年前,就已经开始积蓄了。

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和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在历史上曾独树一帜,成为这支林氏宗族津津乐道几百年的荣光。

早在林氏宗族辉煌之前,林浦村的廉江书院就曾被朱熹作为讲学之地,南宋端宗南逃之时,林浦村更是其驻跸行宫,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宋丞相文天祥,也在林浦有过重要活动。

 
林浦村的村民们在举行宴会

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

悬挂的牌匾道出林氏一门的昔日繁华

暖阳下,凉风吹拂行人衣摆,街道纵横交错的林浦村,小吃餐饮店和杂货店四下分布,老人们三三两两于自家门口休憩,转角就是一道风景。

作为村民口中的“大庙”——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由林瀚尚书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占地面积约1020平方米,厅堂之中正悬进士、文魁、武魁、榜眼等牌匾22块,两侧廊柱林立,一对柱子寓意一房,柱子上镌刻有楹联,其中被村民们广为传诵的是“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此联道出了当年林氏一门的繁华。

耐人寻味的是,柱子的表面被漆成黑色,而墙壁则被刷成了白色。“白墙黑漆寓意林氏历代为官‘一清二白’,清正廉明。”林浦村文物保护小组组长林修长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这样的装修方式在福州其他祠堂几乎很难见到。

由于祖上规定,只有三品及以上官员才可以将牌位摆放于家庙内,供后人敬仰,这激励了林浦的后代子孙,要考取功名,并造福一方百姓,除此之外,为官还要清廉,否则死后也不能进入家庙。也因此,《明史》上盛赞林家之品行修行,“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

以林元美为首的七科八进士和以林瀚为首的三代五尚书。这段显赫的历史,使得林浦村人世代为荣。

其余的两座林济斋家庙(林元美三子)和见泉林公家庙(林瀚六子)也分散在其周围,与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遥相呼应,接受族人的祭拜。祭拜的节日和流程也深刻镶在村民的记忆里。


林浦村的进士木坊上写着一家十四名进士的科第功名

文化基因早已种下

宋朝濂江书院正式改名之时便已萌芽

对于林家三祠,村民们和散布于海外的游子延续着过往的祭拜传统。9月29日,来自海峡两岸的有关专家及林氏宗亲1000多人聚集于林浦村,隆重纪念先祖林瀚诞辰580周年。

而从村内走出的科举人才源源不断,明清两代,濂江林氏有举人52名,进士15名,但因为谱牒不齐,还有诸多科举及第人员无法统计,而迄今尚有文集行世者共24人。

这样的文化基因其实早在宋朝濂江书院正式改名之时就已悄然种下,林修长介绍,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及其子弟黄干,清初教育家朱柏庐曾在此讲学,林浦村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要得益于此。

除了重视教育,村民们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情感也在村落里尚存众多文物古迹的保护上得到呈现。

村民王美仙告诉记者,平山之上的宋帝行宫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要亏得先人们的智慧,元兵侵入林浦之际,也是南宋亡国之时,为了使宋帝行宫保留下来,先人向元兵谎称此为村内乡庙,才最终逃过一劫。

林修长介绍,村内诸多地方依然保有南宋最后王朝的痕迹,现林浦境内留有御道,宋井、文天祥操练水师的练兵台、更楼及文天祥、陈宜中留下的“还我河山”、“薰风陇”等摩崖题刻遗迹。

冥冥之中跟林氏宗族对于村落血缘的维护颇为相似,林家三祠更是维系其间的重要纽带,村民王美仙介绍,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前的一对威严雄壮的青石雕石狮,便是日本冲绳林浦村人林喜后裔于1989年所赠,这支林氏后裔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932)受明朝派遣,带领“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宣扬文教的其中之一,至今繁衍600多年,达20余世。但依旧多次回林浦村寻根祭祖。

探寻宗祠文化37年

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的她资料堆满了一箱子

“文革”中遭受的毁坏也令村民王美仙痛心不已,从嫁到林浦村算起,王美仙迷恋林氏家族的故事已经有37年了,而真正比较系统地培训是在1994年,早在八十年代,林浦村就开始有意识地修护林家三祠和村内其他文物点。1991年,林浦村成立乡文物保护小组。随着游客的增多,还成立了旅游组,导游成了其必备的元素,时任文物组组长的林修长看中了王美仙对于历史文化的迷恋,“每次有陪同领导或者海内外宗亲参观,她都在一旁认真地听”。不久,王美仙被招入旅游组,她开始接触大量的文献资料,还有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

这对于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王美仙来说挑战巨大。由于自小迷恋闽剧和历史故事,她不放过电视、评说等所有能够学习字词的机会。与此同时,进入旅游组之后,她开始频繁接触跟林家三祠和村庄有关的历史,做笔记、制卡片、搜集材料。几十年下来,所累积的资料已经堆满一个50cm×50cm的大箱子。尽管笔记上错别字不断,涂改液也遍布其上。

王美仙的决定也得到家人的支持,由于工作忙,王美仙的丈夫没有给她具体的指点,这让她颇为遗憾,“他比我有文化,但帮不上忙”。

长期的积累让王美仙在介绍林家三祠和其他文物景点时游刃有余,她会举出林瀚夫人横跨房梁的故事,侃侃而谈林家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的辉煌,浏览“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时,她会惋惜“文革”时红卫兵的破坏,但依然对村民们曾竭力保留下的,唯一一个“文魁”牌匾的原件感到兴奋。

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王美仙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材料一多,自己开始记不住了,有时候会在游客游览的间歇,偷偷把笔记本拿出来温习一遍。谈到这,王美仙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在过往的日子里,她还记得自己在为家人准备早餐的时候,会抓住空闲的时间背诵历史典故。

林浦村像王美仙这样的人还有8个,她们无偿地为这个村落做推广,但凡上级来人参观,或者海内外宗亲回乡探访,她们都积极地奔走解说,偶尔碰上在林家三祠前参观的游客,王美仙也会主动上前解释一番。

记忆中的祠堂

清明时节长辈给男丁分光饼

86岁的林祥钦是村内少有的几个经历过祠堂送饼习俗的村民。解放前,每值清明时节,全村的男孩都要上山扫墓,之后每个男孩都会分到一个竹签,签上标有号码,男孩凭着这个竹签,可从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分到十个光饼。林祥钦说,由于封建年代遗留的习俗,女丁是领不到光饼的,这跟女性进不了宗祠的古代封建传统一样。

在林祥钦的记忆里,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家族里必须按照辈分,着长衫,上身还要配上黑红相间的短衣进祠堂祭祀祖宗,祭祀用的菜都会有特定的讲究,上什么菜、上多少都有具体的规定。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分饼的习俗不再,祭祀也很少再有。

现在,林祥钦偶尔也会回到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看看,回想小时候在此见到的古代中榜先人报录文书的情景,上面书写着某某先人某某时间中了某某头衔,用牌匾框着,悬于墙上,数量高达数十来块。后在“文革”中与悬挂于大堂之内的进士、文魁等50多个牌匾一起被毁于一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