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玩自拍、不停晒幸福、吐苦水发牢骚……
□东快记者林雅卢锦花
微信,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工具。不管啥事,一些市民们一天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几十条“状态”,求关注求评论。
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东南快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五大典型心理情绪。
微信上不停晒状态、到哪都要玩自拍?……这些新出现的“都市情绪症”,算不算病?我省的心理专家指出,有些虽然称不上病,但依然值得关注。实际上,在社交网络中“晒”生活的人,他们在晒出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同时,也晒出了背后不同的心理状态。
类型1
爱自拍
微信朋友圈中,最常出现的就是“自拍”一族,不管身处何地,总喜欢45°角仰望镜头,留下自己认为最美好的形象。这样的行为,让朋友们有些“腻”。
网友“秀萍”说,她平常就喜欢自拍,有了微信后,她上传照片的几率就更频繁,每当她看到满屏点赞或者留言时,心里特别爽。
另外还有一部分喜欢自拍的人群却是截然相反的,生活中存在自闭自卑的倾向,他们只有通过拍出自己最满意的照片,才能够找到一些自信。网友“小科”说,她会定期上传一些修过的美照,来吸引朋友们的关注。
专家点评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德勇分析说,自拍的特点是常常想要自拍并把自拍照上传至社交网络。自拍的形式多种多样,频率也各有不同。自拍的流行与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年轻人某些心理需求有很大联系。
首先,自拍可以让亲朋好友了解最新动态,通过与好友分享、互动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获得存在感;其次,通过获“赞”,看到自拍图下的大拇指,往往能让自拍者心生喜悦。看似简单的“赞”能满足现实生活中不易获得的自尊与自信;最后,自拍也是记录生活点滴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在展现自己和活动中,记录心情,娱乐身心。
但林德勇指出,自拍者希望通过自拍的方式来逃避自身存在的缺陷,常常会因为自拍照不满意而情绪不佳。极端的是一位英国少年因为找不到完美的自拍角度而试图自杀,所以,当心理健康因自拍受到影响时,自拍可以成为一种病症。
“自拍本身并不是一个病,可以作为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但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年轻人缺乏自信和自我意识的一面。”林德勇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为自拍影响到自身情绪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时,那么就应当引起对其的重视,必要时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获得帮助。
类型2
分享
生活中,不管是烦心事、开心事、郁闷事、不平事,有些人总喜欢在微信上“晒”。网友“秀玉”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她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希望获得朋友的安慰,二来是故意写给涉事人看的,她以文字的形式告诉他们自己的不爽心理。当然,如果是一些开心事,她是希望能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专家点评林德勇指出,这一类人属于社交网络中的分享型人群,他们的生活点滴都可以在社交网络上找到。他们希望自己在传递快乐心情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他们的内心安全感较高,心态积极乐观,希望通过社交网络获得认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有人过分发布信息,也可能是内心自卑,期望得到关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样的人群不凡多参加社交活动,从现实交往获得自尊与自信。
类型3
炫耀
今天到什么高上大的酒店品尝美食,明天去哪里旅游,买了哪些名牌,收到什么礼物,丈夫多么体贴……有些人总喜欢在微信上晒晒幸福生活,希望能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专家点评林德勇说,他们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形象,在完善在他人面前的形象的同时,满足内心的虚荣心。他们希望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害怕失去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这样的人群往往需要从更深层面进行心理调节。
类型4
无处不在
每个人的朋友圈,总会有那么几个朋友异常活跃,恨不得将每天24小时做的事情都全程用微信记录下来。随时刷新微信,查看朋友们的回复。
网友“风一样的男子”就是这种类型,他说每一次有朋友的评论或者赞的话,就觉得自己其实还不是那么孤独,至少还有一些认识的人可以知道自己的存在。他认为这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状态,大家都是一种缺乏心灵的存在感。通过微信上不停晒状态,达到一种释放。
专家点评林德勇指出,这是一类在社交网络中无处不在型的人,他们通过不断获取信息,在交际中获得发言权,从而拓展自己的圈子,是一种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也是自卑感强的表现,希望通过独到的观点获得认同,从而降低孤独感,获得社会支持。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重要他人的赞同和认可,可适当加强与重要他人的关系。
类型5
不晒只看
有人疯狂晒微信,也有人低调地存在着,只刷不发。
“坐公交会刷、上厕所会刷、吃饭会刷,下班也会刷,就连睡前也会抱着手机刷。”网友“音乐B小调”说,他喜欢看朋友圈里的各种信息,每一条他都会评论,但从不会公开自己的状态。他认为这样也是引起别人注意的点。不过这种行为,让朋友们觉得“诡异”。
专家点评林德勇表示,这一类只看不发的人,也许只是为了赶潮流,通过社交网络了解别人的生活状态,但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隐藏在黑暗中,他喜欢自己可以看到别人,而别人不能看到自己,这样他可以在心理上对别人肆意评价。这群人应尝试适当表露自己,进一步拓展人际关系。
来测测你最近的情绪
“今天我抑郁了”;“今天我焦虑了”……这是两种在微信朋友圈最经常刷屏的情绪,也是当下不少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那么你真实的状况是如何呢?不妨来测一测,做个初步的判断。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心理康复科主任邱宜斌指出,情绪对大多数的疾病的发生、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焦虑和抑郁这两种常见的情绪,他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法,即医院焦虑抑郁(HAD量表)的情绪测量表。
邱宜斌强调,是否是抑郁症或焦虑症还得由专业医生判断。如果测试得分较高,那么要引起重视,焦虑或抑郁情绪持续两周通过自我调节无法改善的,建议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焦虑情绪测量表
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
几乎所有时候(3分);大多时候(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2.我感到有些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
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是的,但并不太严重(2分);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根本没有(0分)
3.我心中充满烦恼
大多数时间(3分);常常如此(2分);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偶然如此(0分)
4.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
肯定(0分);经常(1分);并不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
5.我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
根本没有(0分);很正常(2分);有时(1分);非常经常(3分)
6.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
确实非常多(3分);确实不少(2分);并不多(1分);根本没有(0分)
7.我突然有恐惧感
确实很经常(3分);时常(2分);并非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
抑郁情绪测量表
1.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感兴趣
肯定一样(0分);不像以前那么多(1分);只有一点(2分);基本没有了(3分)
2.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我经常这样(0分);我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根本没有(3分)
3.我感到愉快
根本没(3分);并不经常这样(2分);有时(1分);大多数时间(0分)
4.我感到人好像变迟钝了
几乎所有时间(3分);很经常(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5.我对自己的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肯定(3分);经常(2分);并不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
6.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
差不多是这样做(0分);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很少这样做(2分);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
7.我能欣赏一本好书或一项好的广播或电视节目
常常(0分);有时(1分);并非经常(2分);很少3分
总分0-7分代表无抑郁或焦虑总分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抑郁或焦虑总分11-20分代表可能有明显抑郁或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