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近百万老年人中约1/4空巢 榕拟四举措破养老瓶颈

2014-09-28 15:52:53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现状:

空巢老人多

养老服务跟不上

85岁的黄依姆和86岁的老伴已经在台胞参股的晋安区红星养老院住了近3年。他俩有4个女儿,最大的63岁,最小的53岁。这4个女儿均已成家,由于平时很忙,无法经常到家里照顾他俩,导致他俩时常有一种孤独感。住进养老院后,他俩的衣服有人洗,一日三餐有人送上门,腿脚不好的黄依姆在大小便时还有护理员帮忙,觉得无忧无虑,因此一住进养老院就不想离开了。住在红星养老院的多数是像他俩一样的空巢老人,诸如此类带有护理性质的养老院在福州供不应求。

福州是著名的侨乡,马尾、福清、长乐、连江等多地的许多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经商、上学、出国,产生大量空巢老人,城市虽同城但异地居住、子女亲属无法照顾到的空巢老人也比较普遍。记者从官方了解到,福州空巢老人数量约占老年人口的1/4。目前,福州老年人口基数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供养、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增多,而且在情感慰藉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也日趋上升。

众所周知,由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孩子仍然是大多数人养老的指望。伴随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和高龄、空巢、失能的老年人不断增多,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压力日益增大。

问题一:

场地受限制护理员普遍紧缺

近年来,福州市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老年应急呼救,建立了具有GPS定位功能的老年应急呼叫救助数字网络系统及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城区4.3万多名高龄、空巢及生活照料有困难的老年人被纳入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保障对象范围。

同时,全市已完成新建和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共472个,实现五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在民办养老机构方面,福州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截至去年底,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3.07张。

然而,福州现有社会养老服务的内容、质量仍不能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目前护理型机构偏少,床位不足,引入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例如,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虽有意愿,但受土地供应和场所的制约,实际参与不充分;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由于消防等原因,难以注册登记。

按照国家规定,养老院的每间卧室不宜超过3人,每人使用面积不能小于6平方米,必须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但目前福州一些养老院由于受场地和资金限制,人均使用面积不足3平方米,还缺少相关的配套设施。

仓山区城郊一家民办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民办养老机构的场地大多是租来的,这几年租金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初期投资就要100多万元,后期经营压力大,普遍不愿意扩大投资。目前,一名护工少则护理六七名老人,多则护理十多名老人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护工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大,又脏又累,而月薪仅3000元左右,所以目前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院的护理员流失率较高。

记者了解到,随着养老院的费用不断上涨,条件相当的民办养老院每月费用要比公立的贵上千元,但由于资源稀缺,想住进公立养老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不管是公立的还是民办的养老机构,都面临护理员紧缺的问题。这些护理员基本都是培训后上岗,很少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

问题二:

市场潜力大实际“叫好不叫座”

业内人士指出,从老年服务产业看,我市养老服务消费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然而养老服务真正的市场主体未形成,市场发育迟缓,有效需求仍显不足,有偿服务难以拓展。

据分析,目前制约老年产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经营者,无论是在软硬件管理上,还是在可提供的服务种类上以及服务环境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从产品种类和质量上看,真正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保健型、方便型、舒适型的适销对路商品,目前少之又少。另外,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传统孝道观念及消费理念,也影响了目前的老年人消费。因此,实际上老年产业“叫好不叫座”。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老人,他们大多认为,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外,没必要多花钱,增加子女的负担。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则表示,与机构养老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根据省民政厅正在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收费价格、地理位置、医疗条件、服务质量都是市民选择养老服务的重要考虑因素。

献策:

给予政策支持

吸引更多民营资本

巨大的养老需求日益凸显,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的有关人士表示,养老社会化是大趋势,还需政府在投融资、税费减免、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适当推进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整体的养老服务品质。

有业内人士建议,加大我市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对接,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拓展老龄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采取直接补助和贴息的方式,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设施,创办养老服务业。

关键是要突破供地的瓶颈,建立养老服务土地储备制度,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纳入市、县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供地计划。对于养老公益事业的用地,采取划拨或协议出让的方式,给予减免相关规费。

此外,设立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扩大专业社工参与养老服务,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免费职业培训,并探索建立相应的岗位津贴制度。

行动:

给补助引资金

兴建养老福利机构

如何缓解养老床位不足的问题呢?市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级社会福利中心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二期、市第二社会福利院3号院民楼设计工作等进展顺利。我市将采取增加财政投入和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的办法,兴建养老福利机构和服务设施。到2015年,力争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提高到25张。

今年,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个站点运营补助标准从4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对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从今年起,一次性开办补助为:用房属自建、且核定床位50张及以上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1万元;用房属租房(租用期限5年以上)、且核定床位50张及以上的,每张床位补助5000元,分5年拨付。床位运营按年平均实际入住床位数给予每年每床不低于2000元补贴。

福州坚持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提供上门服务,想方设法解决社区居家老人最关心、最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按照特殊人群优先、以“空巢老人”为重点的原则,对低收入困难老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全市享受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对象有905人,其中无偿服务469人、低偿服务436人。

据市民政部门介绍,下半年,福州将推进马尾、鼓楼等区(市)县提高高龄老年人补贴;落实老年人乘坐公交车、进公园和文化场所等优惠项目,逐步提高老年人优待水平;争取各方支持筹建市老年人活动中心,落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费提标工作;着力培育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等。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常态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

举措:

发挥生态优势

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据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准备出台一些具体措施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让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

一是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需要,支持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开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是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发挥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园建设,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休闲养生、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养老服务基地,打造养老品牌。吸引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知名企业入驻,集聚上下游企业,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链。鼓励竞争力强、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扶持中小型养老服务企业连锁经营。

三是打造海峡两岸养老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区。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吸纳台湾先进的专业护理经验,依托具备条件的台商投资区,主动承接台湾养老服务业转移,引进台湾知名养老服务集团和连锁机构,打造海峡两岸养老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区。争取国家民政部支持,建立海峡两岸养老康复护理技术培训交流基地。

四是开发养老金融产品。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提升个人养老能力。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并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保障服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