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市场份额,2000多家企业,60000多从业人员,交易额约30亿元……这一组数据,是闽侯上街镇作为全国最大的根雕专业市场和生产基地在2013年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但是,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也必须清醒看到的现实是:闽侯根雕“小而散乱、各自为战”、“经济形势趋紧,销量明显下滑”、“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为“中国根艺之乡”,闽侯根雕发展困局渐显,积弊在哪?如何破局?不仅是闽侯根雕艺人的心头所急,也是县政府的心头所思。
施良政 政府扶持求突围
为了实现闽侯根雕更好更快的发展,闽侯县政府遇到问题不回避、主动作为求实效,多措并举力促根雕产业“破茧而出”。
近日,闽侯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县委宣传部部长江智文、县文联主席林雄、闽侯根雕同业商会会长吴杰等就闽侯根雕的现状和未来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当场问计于媒体,共谋发展良策。
会上,江智文宣布中国海峡两岸(闽侯)第一届根艺美术博览会将于9月30日在上街根雕产业创意园开幕,并开展当今中国根艺美术界“奥斯卡”——“刘开渠根艺奖”的评比活动。
本届博览会将进行“中国根艺之乡”、“中国根艺大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授牌仪式。国庆期间,广大市民将能欣赏到出自台湾、北京、云南、内蒙古、新疆、海南等地根艺大师之手的根雕精品。
“有为才有位”,江智文表示,在根雕行业整体“遇冷”的形势下,通过闽侯县政府一系列的主动作为,“我们有信心保持闽侯在全国根雕业的领导地位”。
在政府的扶持带领下,闽侯根雕业者也跳出传统营销套路,积极试水电子商务。
2013年,中国294个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排名中,闽侯位列第19位。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上街镇根雕木艺的网络销售额近2亿元。借助电子商务,部分商户已经实现逆境突围。
“与传统根雕销售相比,电子商务的信息传播快,受众面巨大,资金压力小,优势明显,给我们闽侯根雕带来新的商机。”创办木艺电商联盟合伙人之一的范智勇说。
闽侯县文联主席林雄也表示,今后政府将加大扶持力度,将根雕企业纳入县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在资金、用地、人才、经济协作等方面给予优惠,从政策上、制度上助推闽侯根雕产业转型突围。
“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县政府将无条件支持。但我们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成型的思路,希望媒体朋友多多宣传,建言献策。”江智文话锋一转,坦言当下困境,广开言路问计媒体。
请业内专家支招,也是这次根博会的重头戏。据悉,根博会将邀请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专家、中国美院教授、台湾专家召开根雕产业推进政策座谈会,举办根雕产业发展论坛,希望借助专家的力量,为闽侯根雕的当下困局和长远发展把脉问诊。
搭平台 产学集聚谋转型
“中国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福州根雕象园、大坂、雁塔三大流派基本都集中到了闽侯上街镇,随着闽台交流日渐热络,上街根雕渐成规模。
在“闽侯根雕一条街”上街建平村的大街小巷,布满了大大小小近千家商铺,但多数是“前店后厂、厂店合一”的家庭式企业作坊。经营模式单一粗放、产品雷同缺乏创意、品牌意识薄弱、附加值低等因素成了制约闽侯根雕发展的“软肋”和“短板”。
打破传统根雕生产“小而散乱”、“各自为战”的格局势在必行,如何通过搭建平台,实现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成了闽侯县政府和上街雕艺人共同的思考焦点。
政府先作为,牵头搭平台。今年8月,“上街根雕产业创意园”建成,这是继2012年“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之后,闽侯县推动根雕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这一平台,上街根雕由此实现家庭作坊式生产向产业园区集聚。
据江智文介绍,园区位于上街镇马保村后园、京福高速公路西侧,占地105亩,建筑总面积12.5万平方米,目前已有50家大中型根雕生产企业入驻。园区企业全部投产后将新增产值5亿元,安置失地农民6000人,外来技工2000人。
“建立根雕生产基地,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目前上街根雕企业分布散、规模小、竞争无序的局面,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在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撑,形成规模效应,最终提升上街根雕的整体市场竞争力。”闽侯根雕同业商会秘书长邓毅说。
此外,二期项目也已在规划中,建设规模扩大至300亩,将集生产基地、创业园区、培训基地、产品展示园区等功能于一体,平台将承载更多的企业,以点带面,发挥更大的辐射示范效应。
不仅是建好“硬平台”筑巢引凤,打造人才培养的“软平台”,闽侯县政府也早有谋划。
早在2012年,闽侯县就把根雕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闽侯“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划,着力打造梯次结构合理、储备充足的根雕工艺人才队伍。
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软平台”。2012年,闽侯县与所有14所驻地高校签订合作共建协议,进行产学研项目对接。其中,上街镇政府与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签订了《根雕工艺技能提升项目合作协议》,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根雕人才。
打品牌 组合宣传促升级
北京烤鸭、安徽宣纸、景德镇瓷器……地名与产品联姻,是地方品牌的成功范例,安溪铁观音就已成为“福建名片”之一。地方品牌不仅是张闪亮的政府名片,还是百姓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
反观闽侯根雕,由于缺乏品牌营销、包装宣传,目前面临着“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尴尬局面。
闽侯根雕同业商会会长吴杰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在浙江东阳木雕城,看到我的一件作品标价78万元,而当初我卖出去的时候不到10万元。”
他分析说,上街根雕处于价值链末端,局限于加工、生产环节,包装推广力度不够,营销模式不够成熟,这些都是制约闽侯根雕品牌发展的瓶颈。
为了突破瓶颈,实现闽侯根雕品牌转型升级,一场在产业集聚基础上打造地方品牌的探索正蹄疾步稳、有序展开。
据江智文介绍,闽侯县已与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今年的博览会只是第一届,今后将成为常态化,每年都将在闽侯举办。
据了解,根雕会还将广发“英雄帖”,邀请台湾专家及根雕艺人来闽侯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闽侯根雕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大、做强闽侯根雕产业的地方品牌。
品牌宣传不遗余力,除了创意园这座“固定展厅”,闽侯还借力“移动展台”增加曝光率、打开知名度。
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普及闽侯根雕的历史、工艺、技法、产业特色;布局机场、动车、高速公路沿线,展现闽侯根雕独特魅力;组织企业参加外出展销;出版刊物及大师作品集;定期举办产品展览会……这一系列“组合拳”,对全方位、立体式地提升闽侯根雕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既传统又年轻”的闽侯根雕,正在闽侯县政府和雕艺人的共同努力下,以打造地方品牌为抓手,积极探索根雕发展新的突破口和增长极,在困境中走出一条提质增速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