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懒汉池”利用先进水循环技术 养出“冠军鱼”

2014-09-22 08:08:20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9月22日讯  “这一片就是去年才建成的第四代鱼池,省工、省水、省电、省心,是渔场中的‘懒汉池’。”昨日上午,在闽侯潘氏渔场,养鱼人老潘指着一片鱼池说。不同于前三代鱼池,在市水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第四代鱼池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水循环技术,成本低、养殖密度高、便于管理,被形象地称为“懒汉池”。

人工成本降低70%

老潘新扩建的渔场位于风景秀丽的旗山山麓,群山环绕,流水潺潺,从这里“游”出去的金鱼曾多次在国内外各大金鱼比赛中折桂,其兰寿金鱼品种更是堪称一流。在这片不到20亩的渔场内,共建有300多个大理石砌成的鱼池,场内金鱼有60多个品种,个性明显,色彩丰富。

养鱼人潘思钢,人称“老潘”,是这家渔场的主人之一,圈内无人不晓。他从小就喜欢养金鱼,至今已有34年的养鱼经历,一年365天全都“泡”在渔场里,同鱼儿为伴。

“这4亩‘懒汉池’一个人管理就够了,而改造前至少需要3个人。”老潘介绍说,养金鱼开支最多的一块就是人工费,一个小工月薪就需要三四千元,“懒汉池”的建成将人工成本降低了70%。

记者看到,不同于旧鱼池的浑浊,“懒汉池”水色浓绿,水质清爽,水面很少有漂浮物。雍容华贵的兰寿金鱼,尾如蝴蝶、翩翩起舞的蝶尾,鳞如银甲、头顶皇冠的珍珠,头部肉瘤饱满的狮头……一条条名贵的金鱼在水中畅游。

一个季度清理一次

老潘打开水管阀门,现场演示了一番。随着水位的下降,池水通过池底的纳污管缓缓流入了相通的两个沉淀池,经过沉淀、过滤两道环节后,干净的水又重新流回鱼池,而沉淀过滤出来的粪便、残饵以及其他有机碎屑则被直接排泄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由于干净的水按固定的方向流进养殖池中,池水的上下层不断循环,这就促进了微藻的光合作用,污染物也不易在池底沉降堆积厌氧发酵。水质的改善不仅增加了养殖密度,还降低了金鱼的死亡率。

老潘介绍说,夏季气温高,正是金鱼的生长旺季,需要多投饵,但投饵过量又容易导致水质变坏。池底积存粪便、残饵等有机碎屑如果过多,就会大量发酵、分解,快速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有毒物质,造成鱼儿缺氧和中毒。所以,工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得彻底清理一次鱼池。更让人担心的是,每次清理都可能造成鱼儿的应激损伤和机械损伤,造成鱼类病损。

老潘的“懒汉池”则有效避免了这一问题,池底的废物和过剩的饵料可以及时从养殖池中分离,水中的微藻又通过循环水道回到鱼池,既能作为金鱼的饵料,又能释放氧气,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前三代水池每周就得清理一次,‘懒汉池’一个季度清理一次就够了。”员工李常秋说,“懒汉池”的建成把他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品种选育、苗种筛选和养殖技术改进等技术活中。

要让“懒汉池”更“省心”

“金鱼好看,养金鱼却是件辛苦的工作,一年365天都不能离开渔场。”老潘介绍说,天气、水质的变化都会影响鱼儿的生长,养鱼人必须时刻留意,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如果这个时候阳光明媚,你得当心池中藻类是否因光合作用过于旺盛,造成池水溶解氧过于饱和,导致鱼儿‘烫尾’;如果雷雨天气,就得当心藻类会否出现大量死亡,造成水质突变,导致鱼儿缺氧。”老潘说。

2002年,老潘到广州参加金鱼展销会期间,不巧家里下了一场雷雨,等他高高高兴兴把订单拿回来,却发现金鱼因为缺氧出现“泛塘”,几乎死光。不过,老潘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坚定了探索新技术的决心。

30多年来,老潘边做边摸索,将鱼池从一代升级到了四代,还将金鱼疾病预防提早了一个月。如今,老潘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瞅一下鱼儿的游姿,就能了解鱼儿的健康状况。“水中气泡不断产生,尾巴浮在水面,很可能氧气过量;打雷下雨天鱼儿很容易缺氧,造成鱼儿浮在水面吞食空气……”老潘说。

如今,老潘的“懒汉池”还在不断改进中。为控制藻类生长,现在他正忙着为“懒汉池”装上卷帘式遮荫棚,以调解光照。“只有不断探索,金鱼养殖才会更省心、更挣钱。”老潘信心满满地说。

(福州日报记者 郭立锋 通讯员 杨小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