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护栏的设立,有效限制了行人闯红灯 昨日摄于华林路西宾路口
东南网9月1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恭璋 黄启鹏 包华文/图)
关注理由 眼下,每到早晚高峰期,福州市区道路的车流、人流和非机动车流如织。同时,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混行现象一直是“顽疾”,影响了路口的秩序和通行效率。为此,近段时间,福州警方推出新举措:取消路口拉绳,改设伸缩护栏,设置行人“二次过街等候区”。
福州交巡警支队有关人士介绍,上述两种新举措均处于试运行阶段,每一种举措均在两个路口先行试点应用,是否长期使用或者在全市范围推广,取决于试运行的效果。
拉绳退出 伸缩护栏站路口
昨日下午5时左右,福飞南路与铜盘路交叉口,两个伸缩护栏位于路口交通岗亭两侧的斑马线前,高近1米,拦停进出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原先防闯红灯的拉绳则不见了。
此时临近晚高峰,行人和非机动车流逐渐增大,两名协管员各负责一个伸缩护栏。每当斑马线呈红灯时,协管员用人力拉着伸缩护栏,将斑马线“关闭”;绿灯亮起时,协管员就推着伸缩护栏,将斑马线“打开”。
在华林路西宾路口,伸缩护栏设在华林路由北往南进入路口方向一侧的西湖宾馆门口,也由一名协管员专门负责推拉。伴随着协管员一次次拉伸缩护栏,将进入路口的通道关闭,该方向的非机动车会自觉停下候行,有不自觉的骑手试图加速闯关,但看到护栏阻挡后也只得停下。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福州警方在市区路口推广拉绳,但眼下拉绳正逐步退出。负责推拉伸缩护栏的协管员说,若是拉绳,有些市民会直接跨过去或弯腰钻过去,现在只要护栏一关,就没有办法闯过去。同时,拉绳的拉起、放下时间短、速度快,绳子也小,不容易被看到,若是在拉起的瞬间,有行人或者骑手强行闯行,就存在危险性。
二次过街等候区(左图为示意图)占用了斑马线的一部分,可供行人红灯时在此等待
设过街等候区 为提高通行效率
此前,海都报曾报道过,鼓屏路与湖东路十字路口出现一套新的路面标识,最醒目的是出现4个黄色的“二次过街等候区”。昨日,福州市交巡警支队有关人士介绍,这种行人和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等候区,目前已在湖东路鼓屏路口和长乐路福新路口试点应用。
据了解,在设置上,警方在路口四个边角区域(占用部分斑马线)划定四个二次过街等候区,区域内喷涂“二次过街等候区”字样,颜色为黄底白字;在四个“二次过街等候区”之间设置了四条黄色虚线(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形成了一个方形区域,在黄色虚线范围内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在每一个“二次过街等候区”后方的人行道上设置四个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候区”,区域内喷涂白色“等候区”字样。
警方介绍,在设置二次过街等候区路口,斜向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需两次过街,第一次过街后进入“二次过街等候区”(行人需从斑马线内通行),当直行信号灯变成绿灯时,再第二次过街通过交叉路口。此举的效果是,将二次过街的市民和一次过街的市民分隔开,减少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的囤积,提高通行效率。
警方:两举措均试运行
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一直是交通顽疾,出现了诸如“中国式过马路”等词汇。针对警方两种新举措,不少市民表示欢迎,但也有市民认为,需要做一些调整。
在伸缩护栏一项,多名协管员反映,伸缩护栏优点明显,但也存在提升的地方。首先是耗费人力,目前需专人负责,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推拉一次,有些吃不消,希望能在地面上铺设轨道,实行电力驱动。其次是保养问题,伸缩护栏风吹日晒,轮子是直接与地面摩擦,容易破损,若能拆卸更好。
对于“二次过街”,有市民认为,“等候区”设置在路口斑马线上,实际上是将这部分行人和非机动车往路口内部“转移”,右转车辆可能剐蹭到在“二次等候区”的行人,而为了避免剐蹭行人,右转车又可能与对向而来的左转车剐蹭。
为此,福州警方一人士介绍,目前上述两种举措还处于试运行阶段,还在逐步完善中,将根据运行情况来确定是否长期使用或者推广。
警方人士表示,杜绝闯红灯现象、维持路口有序交通,关键取决于市民的交通守法、安全意识,需要广大交通参与者一起努力。
相关新闻:
斑马线“红绳劝导”升级成伸缩护栏
福州交巡警支队称旨在防止非机动车闯红灯,目前在两个路口试点
西湖宾馆门口,协管员将伸缩护栏推开让行人通过
□东快记者陈木易徐莹林良划文/图
斑马线前的“红绳劝导”升级了。昨日,经过福州福飞南路与铜盘路交叉口,以及华林路与北大路交叉口的市民们会发现,以往设置在这些斑马线前的“活人劝导”以及“小红绳”,如今换成了两个“高大上”的伸缩护栏。
交通劝导“装备”的又一次升级,也引发市民的关注和热议,“莫非是市民的素质连红绳都拦不住了?”
对此,东南快报记者从福州市交巡警支队了解到,设置此类伸缩护栏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交通。上述两处地点正作为试点运行,若效果好,将有望在全市进行推广。
铁制伸缩护栏底盘设有滑轮
多在高峰期使用协管员:效果不错,就是费点力气
昨日上午10点左右,东南快报记者分别来到福飞南路与铜盘路交叉口,以及华林路与北大路交叉口的两处斑马线前,寻找伸缩护栏。
此时,这两个伸缩护栏还没有开始使用,被放置在斑马线前的一头。这些伸缩护栏为铁制,高度在80厘米左右,护栏的底盘设置了滑轮,可以依靠人力手动拉开。
“9月5日的时候,这些伸缩护栏就被设在这里了。”据在这些路口执勤的协管员表示,护栏使用的时间一般集中在早上的7点到9点,以及下午的5点到7点的上下班高峰期。在其他的时间段,他们一般都靠拉绳、吹哨、举小红旗的方式来引导交通。他们认为,这里会被设置护栏,可能是因为附近的路段比较特殊,车流量较大,时常出现人车混行、一些行人骑手乱闯红灯的现象。特别是在华林路与北大路交叉口附近,设有黄线区,车辆是不能停滞的。
“效果确实不错,就是费点力气而已。”协管员坦言,在设置这些护栏之后,他们更好更有效地来引导行人以及非机动车安全通过斑马线。
处于试点阶段可能在全市推广
记者调查:红绳易缠住车子,但拦不住闯红灯行人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也从福州市交巡警支队了解到,设置伸缩护栏的目的,是为了在一些非机动车和人流量大的交通路口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通行,防止非机动车闯红灯。上述的两处位置,目前正作为试点,如果效果不错,警方也将在全市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对于警方设置伸缩护栏的举措,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其中绝大部分市民表示看好。
“以往用‘红绳’曾出现绳缠电动车和自行车,或把人绊倒了的情况,现在替换成伸缩护栏确实效果会更好,也更安全。”一位市民说。
不过,也有市民并不看好,“其实都差不多,以前即使有红绳、协管员,每天还是有人要硬闯红灯,主要还是靠自觉。”
昨日下午5点到6点期间,东南快报记者在华林路与五四路等路段的斑马线前看到,骑手会在红绳前安分地等待,而一些行人则伺机强闯。
一些协管员告诉记者,虽然拉小红绳对“拦住”闯红灯大军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还会出现有人脚踩红绳、照闯不误的情况,伸缩护栏的效果应该会优于“红绳劝导”。
专家看法
做法虽“笨”,但有一定作用
协管员点赞伸缩护栏的积极作用,一些市民也表示了支持,但是也有市民表达一些不同的看法。更有一些网友调侃道,从2011年5月福州市推广“红绳劝导”,到如今升级为伸缩护栏,“莫非是市民的素质连红绳都拦不住了?”此外,也有一些网友说,“如果护栏失效,那今后是否要全部改成钉刺才好?”
对此,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兆增说,“大家不要过多地因为劝导方式的升级变化,而去口诛笔伐市民的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的退步等等。”
丁兆增认为,闯红灯后果很严重,但如何才能减少甚至杜绝闯红灯现象呢?这无疑需要诸多职能部门不懈努力,但也需要公众提升文明素质。不过,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得了的。
“警方这次积极作为的出发点是好的,不管今后将如何变化,我们仍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掌声。”丁兆增说道,规则重塑是一个过程,这其实也是因为我们当下的立法对于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行为的处罚不够严苛,以及与“法不责众”的大环境有关系。
福州大学社会系副教授甘满堂也认为,升级护栏的做法虽然很“笨”、很无奈,也无法治本,但也应承认,这一举措肯定能在将来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其“生命力”也可能不会长久,并且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市民在这种形式下的一种“逆反”、“强迫症”心理,在一些没有护栏的路口,就硬是要做出闯红灯的行为。因而,甘满堂表示要做到杜绝闯红灯现象,还是需要每一个人的配合和参与。
相关新闻:
福州城区部分路口设二次过街等候区 针对斜向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
东快讯(记者徐莹通讯员榕警)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从福州市交巡警支队获悉,将在城区部分路口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等候区,目前已先行在湖东路鼓屏路口和长乐路福新路口试点应用。
据了解,警方将在路口四个边角区域(占用部分斑马线)设置四个二次过街等候区,区域内喷涂“二次过街等候区”字样,颜色为黄底白字。警方提示,在设置二次过街等候区路口,斜向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需经过两次过街,第一次过街后进入“二次过街等候区”(行人需从斑马线内通行),当直行信号灯变成绿灯时,再第二次过街通过交叉路口,通行示意图见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