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二两河豚干毒倒一家四口 其中两人病情危重

2014-09-04 06:55:05 江方方 黄启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屏山鲜中鲜餐厅内养着多条河豚,公开出售

东南网9月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江方方 黄启鹏 文/图)

关注理由 遍尝世间鱼万种,唯有河豚味最鲜。河豚,成为不少市民“拼死”也要一尝的美味。4月,福州仓山一餐厅,一女士吃河豚中毒;8月,闽侯一男子食用河豚干时中毒……今年,福州曾发生多起河豚中毒事件,敲响了警钟。

然而,昨日,此类事故再度发生。连江一家四口吃过集市上买来的河豚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被送往省急救中心抢救。截至记者昨夜发稿时,仍有两人病重,其中一人持续昏迷,未脱离生命危险。

海都记者调查发现,原本禁售的河豚,福州不少市场、餐馆仍明目张胆地售卖。既然有禁令,有关部门为何不查?专家建议,规范河豚生产、销售、食用,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其中一中毒者 未脱离生命危险

昨日上午,在省急救中心,连江人陈同庆坐立不安,自责不已。前日上午,他从连江凤翔路集市的一家摊位上买来河豚干,不料一家四口人吃过后均被毒倒。陈同庆吃得较少,虽然前晚四肢发麻,但昨日已无大碍,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陈同庆介绍说,他的爱人姓刘,今年31岁,两人育有一名12岁的儿子和一名7岁的女儿。陈同庆回忆,2日上午,他花了7元钱买了约二两河豚干,午饭时和肉一起煲汤,并给家人分食。没想到,饭后没多久,一家人就感觉四肢麻木、腹痛难耐。陈同庆忍痛将一家人送到连江县医院抢救。

陈同庆说,儿子只吃了一两口,所以并没有大碍,但妻子和7岁的小女儿吃得很多,被送到医院后,母女俩开始呕吐、昏迷。当天夜里,母女俩病情加重,被连夜送到省急救中心抢救,医生确诊为“河豚中毒”。

目前,陈同庆的女儿没有生命危险,但仍反复呕吐。但是,陈同庆的妻子一直昏迷,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连江凤翔路集市,摊位贩卖的河豚干;陈同庆正是从这家摊点买来河豚干,导致一家人中毒

煮沸河豚能祛毒?专家:不可能

“煮沸了好多次,怎么还会中毒呢?”陈同庆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他以为把河豚煮沸,就可以祛除毒素。

对此,专家指出,即便将河豚在130℃高温下炖11个小时,也只能分解三成左右毒素,况且一般家庭烹饪远达不到这个时间和温度。有人认为人体对河豚毒素会产生免疫力,事实上,人体对河豚毒素没有免疫力,中毒一次,还可能会再次中毒。

医生表示,对付河豚毒素没有特效的解毒剂,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去医院,催吐、洗胃去除毒素。

陈同庆并没有固定工作,只是靠打零工生活,而爱人也只是在一家幼儿园里做临时保姆,家里的收入并不是很稳定。“每个月的一千多元收入,刚够生活。”陈同庆说,治病才一天,就已经花光了积蓄,接下来爱人和女儿的治疗费用,一天就要将近8000元。

如果您愿意帮助陈同庆一家,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8111告诉我们。

市场、酒店公开叫卖 为何没人管?

早在2008年,福州市卫生局就曾发出食物中毒预警,提醒市民禁食河豚(鱼干)。2011年6月,国家食药监局办公室也曾下发通知,严禁任何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工制作鲜河豚,一旦发现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处以罚款,甚至吊销许可证。

昨日傍晚6时许,海都记者赶到陈同庆所说的凤翔路的集市市场,找到了卖河豚干的摊位。一听说海都记者要购买河豚干,正在收摊的摊主立刻把装河豚干的篮子摆了出来。记者询问:“听说吃河豚会中毒,这个处理干净了吗?”摊主连打保票:“放心,从来没有听说谁吃中毒了。”

在当地,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连江居民,大家对吃河豚都觉得习以为常。而在福州市区,河豚也是市民“拼死”尝鲜的美味,梅峰路蓝韵和轩大酒楼、东街口和谐苑、华屏路屏山鲜中鲜餐厅,这三家店的招牌菜就是河豚。

而在屏山鲜中鲜餐厅,记者看到,菜单上“河豚鲜中鲜”中的“河豚”两字已被涂黑,但服务员介绍时,仍会说明这道菜就是红烧河豚,价格为每只138元~148元。

为何禁令之下,福州市场上、餐厅里仍常见河豚?有关部门是否有加以监管?海都记者将继续追踪报道。

专家呼吁:加强监管,有限开放“河豚禁令”

省海洋渔业局渔业处高工王奇欣介绍说,我省海洋捕捞的河豚品种,主要有棕斑腹刺鲀、暗鳍腹刺鲀两种,主要用于加工出口,受到国检局严格管控,每年出口数量以万吨计,数十年来没有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王奇欣说,福建一些地方还有河豚养殖,主要是弱毒或无毒级别的河豚。

王奇欣说,如今在国内,有关部门对河豚实行一律禁止,但市场上仍然有偷偷卖的情况。他建议,规范管理河豚生产、销售、食用等,对河豚的审批、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界定,才能把食用河豚的风险降到最低。与其偷偷卖、偷偷吃,不如规范管理,让市民能到有资质、安全的地方去吃河豚。

据了解,省海洋与渔业厅正在开展养殖河豚调查,制定养殖河豚技术规范。王奇欣认为,国家没有禁止河豚养殖的规定,只要持有养殖证就可以养殖河豚,并加工出口。此外,国家卫计委曾于今年5月公开征求意见,拟批准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作为新食品原料,如果获得批准,以上两个品种的河豚食用,即可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放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