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千年淮安古村,讲述“海丝”的繁华故事

2014-08-20 07:39:58 郑旭光陈楠柳涛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正在进行修缮的淮安古县衙

1578年洪山桥建成 淮安走向沉寂

怀安村(现淮安)位于白龙江(现闽江)和乌龙江分流处,隔江与闽侯县上街镇相望。原户数400多户,人口1500人左右。

“以前都叫怀安。低矮的瓦房,静静流淌的内河,房村古色古香。”在张昀的记忆里,他们的房屋,顺着山脚依次排列开来,非常漂亮。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村民全都迁徙到距离这里6公里外的淮安新村,古村就此彻底成为张昀的回忆。为保平安,村民将古村中的一个巨型石磨搬进了淮安新村。据说这块石磨被村民当做镇村之宝。

“石磨是皇帝坐过的椅子。”村民张榕福介绍,据民间传说,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武帝乘船到福州视察时,坐在位于怀安古接官道码头石磨上,了解民情,因此后人就把石磨称作皇帝石椅,保留至今。

据了解,淮安古村在宋、元、明时期,曾为怀安县衙所在地。当时,陆路交通工具落后,闽江上游各县的物产均由水路运到福州。其间,货物先得卸寄于淮安古村,而后再运进福州城。

郑国珍介绍,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造了洪山桥,实现了水路和陆路直通,淮安古村作为中转站的作用受影响。怀安县并入侯官县后,繁华的景象也不复存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