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千年淮安古村,讲述“海丝”的繁华故事

2014-08-20 07:39:58 郑旭光陈楠柳涛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五帝庙内的清代“福建十二府州”壁画(穆睦-水西林/图)

古渡

古码头伸向江中 曾布满繁忙脚步

往后的一二十年里,在日本、泰国、文莱、越南等地也陆续有一些怀安窑的陶瓷器出土。这些发现都说明了公元9至10世纪福州港以怀安窑产品输出,搭建起一条古代连接东北亚、东南亚的海上丝绸(瓷器)之路。

“外销得益于淮安便利的水上交通。”张昀领着东南快报记者来到位于怀安窑址附近的古码头和古接官道上。

古码头位于怀安窑址约100米处,称芋原驿古渡,是唐五代时期,怀安窑外销瓷器输出的主要码头。而在怀安窑旁向南50米处的怀安古接官道码头,据研究也是唐五代时期,进口货物及闽江上游物资重要的中转码头,海上贸易就是从这里起航。闽江流域的产品通过此地源源不断销往日本、东南亚各地,海外的货物经此地辗转运达内陆。1000多年前,怀安窑烧制的瓷器,也是从接官道的渡口出发,运送外洋。

明朝王应山在《闽都记》中记载:“在石岊江头。南行以舆,北以舟。皇华使节往来络绎。”说的就是这里的盛况。

踏在千年的石板路上,厚厚条石铺就而成的码头伸向江中,远眺宽广的乌龙江,仿佛可闻船家高昂的调子,可见昔日货郎担的脚步,络绎不绝的各地商贩,及远道而来采购瓷器的各国商人。

码头的不远处,有一座三相公庙。张昀说,古时船家出海或者外地人经过此处,都要到三相公庙进贡香火,祈求一路顺风。

如今,淮安人仍然延续这样的传统,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庆旦之时,有“钟响鸣古岊,香气接三天”的盛况。不过,2005年12月的一场大火,让这座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公庙成了一片废墟,目前正在重修中。而淮安新村里,村民们也修建了一座小型的三相公庙,用于寄托信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