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鼓楼区保定巷:200余米古巷 装满重重人文往事

2014-08-02 08:57:26 齐榕吴静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黄铿立石“保定巷”,刘孝廉慧眼识王燮,还有个湖南会馆

200余米古巷 装满重重人文往事

讲述人:福州文史爱好者 林恩燕

在福州的鼓楼区,鼓西路之南,杨桥东路北侧有条小巷子,长只有230米,宽只有4-6米,这就是保定巷。巷子为东西走向,东起通湖路,西至善化坊的藏天园,在古时,这条巷子更小,宽度仅2米。

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子中,有着黄铿立石“保定巷”的故事,还有着刘孝廉慧眼识王燮的佳话,才因此有了后来的清代名臣王有龄。这条小巷中,还有个湖南会馆,左宗棠的追悼会就在馆内开……本期的“人文鼓楼·发现档案”东南快报记者就带你走进福州鼓楼区的保定巷。

A

黄铿立石才有了“保定巷”巷名

“在早先,保定巷叫浦尾官园。”福州文史爱好者林恩燕这样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他说,“新旧名称的改变,是从清郭柏苍《竹间十日话》里得知的。因为里面记载着:“迎仙道院,在浦尾官园前,今保定巷。”

据了解,保定巷的名称起源于明代,还有着黄铿立石“保定巷”的故事。在明代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7年)年间,有个叫黄铿(字叔和)的人居住在这里。黄铿是富家子弟,从小不爱读书。

有一天,他出去玩乐到半夜三更才回家,被老仆人撞见,老仆人故意数落、嘲讽他一顿。也不知怎么了,就这样一顿嘲讽,黄铿幡然醒悟,开始发愤读书,考中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举人,他以工部主事出任刺史。后来因只兴揖不跪拜得罪长官,他回到了福州老家。

回到福州后,有个武官每天都很吵闹地经过黄铿家门口。他非常讨厌这个人的张扬,就在巷口立了一块巨石作里门,还在上面刻着“保定巷”三个字。此后,巷子里门低过外门,武官经过的时候,人是通过了,但帽子却过不去。

林恩燕说,“保定巷的名字由此沿用至今。没有考证故事真伪,不过,这一长方形石条在上世纪80年代还在,就横跨在保定巷3号和22号门牌号民居的围墙上。”“保定巷”三个字右旁刻有上款“嘉靖癸巳岁”,左旁刻有下款“石屏黄铿立”。可惜的是这一石条在城市改建中被折断,据当地居民说已被埋入地下。

B

刘孝廉慧眼识王燮才有了清代名臣王有龄

在如今的福州城,老福州们都还知道一段“刘孝廉慧眼识王燮”的佳话。

王燮是谁?很多人不一定清楚。不过知道他大儿子清代名臣王有龄的人就很多了,可谓家喻户晓。据说,王燮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王燮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只能靠帮别人洗衣服来赚些小钱。即便如此,她还是把小王燮送到渡鸡口择日街刘孝廉开办的私塾念书。

林恩燕向东南快报记者讲了一段王燮求学的故事。每天中午放学时,一直等到同学走光后王燮才走。下午上课时,他一定都比其他人先到。老师刘孝廉感到非常奇怪就问王燮,他回答是因为自己吃饭比别人快。刘孝廉并不相信,从保定巷到择日街要花不少时间,王燮根本不可能走那么快。

刘孝廉决定暗中跟踪,发现王燮中午根本没回家,而是坐在一大户人家的石阶上。可是再问起来,王燮还是回答:“饭吃得快。”

这下刘孝廉有点不高兴了,说:“你在骗我,刚才我看见你坐在五十三块人家的门口没回家(注:城边曹路上,旧有路石53块,纵横相同)。”王燮只好如实禀告:“老师,我家里穷,全靠母亲给人家洗衣度日,我每天只吃早餐稀饭一碗,晚餐两块光饼,从来不吃午餐的。”

刘孝廉听完大为感动。从此,王燮的食宿都是老师资助的。时间久了,老师见他确实勤勉,知其日后必成大器,就把女儿许配给他。果然,参加童子试中,王燮考中第一名;接着参加乡试,他中了举人。后来他当了云南的知县,最后官当到了甘肃平凉太守。

C

保定巷内设有湖南会馆曾有左宗棠题字

林恩燕还介绍说,保定巷内旧有湖南会馆,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左宗棠卒于福州,湖南旅闽人士曾在会馆开会追悼。该会馆一半位于现在福州十八中校园内,另一半已被拆除建民居。

据介绍,湖南会馆原建筑群占地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四面砖砌风火墙,墙面都是用材质好的大石板建造,高2米左右。正门石门框高大,宽1米余。入门为天井,上面原来有覆龟亭,斗拱繁复。

正座一进殿堂,面阔3间,进深7柱,前廊后堂,中用减柱法,木柱大可双手合抱,青石花纹柱础,斗拱华美,横梁长约8米,木雕精湛,用料考究,具有典型的明清古建筑风格。东南侧护墙,镌有“湖南会馆界墙”字。

当时,左宗棠还曾经给福州的湖南会馆题字:“瓯浙越梅循,海国仍持使者节;陇秦指疏勒,榕园还作故乡看。”这一题字是他1884年写于督办福建军务任内的。上联涉及东南防务,下联涉及西北战事,抒发了不论在何地都不忘故乡之情。

林恩燕说,“大约2000年时十八中扩建,偌大的会馆群落只剩下一进单层主体建筑,面积大约在300平方米左右,虽破败却基本保持原貌不变。如今,湖南会馆迁移到福州杨桥中学内。

此外,清末时,外国人在保定巷还开办了一所崇实学校,保定巷内也还有一座布道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