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称“官员抛售房”坑买家上千万 福州一女子,在市中心租了数十套房,钻这些房暂无产权证的空子,低价诱惑买家;大量买家受骗,首付和装修费都将“打水漂” 东南网7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超 施建华 肖春道 谢丹) 关注理由 租客两个月没交租,福州李女士上门收租,却发现房子竟被租客给卖了。近日,福州上海新苑小区数十套拆迁安置房,被同一名租客陈某某租下后倒卖,大量买家受骗。 多名受害买家称,由于小区是刚交房的拆迁安置房,陈某某钻暂时没办证的空子,谎称是福州一位官员的抛售房,以低价将房子出售给熟人或者朋友。很多买家遭巨额首付房款“打水漂”,投入装修的费用也“血本无归”。据估计,陈某某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上门讨租发现房子被租客卖了 近日,福州李女士拨打本报968111热线反映,2013年7月份,她的姐姐在上海新苑小区分得一套约100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2013年8月,通过中介,房子被出租给一个名叫陈某某的女租客。李女士说,她的姐姐签完协议后就去了国外,由她负责这套房子的收租事宜。 今年6月份,李女士发现陈某某连续两个月未交房租,在联系不上对方的情况下,就来到上海新苑小区催租。李女士说,当她敲开房门后,发现里面住的人根本不是陈某某,而且房子也被装修得很豪华。住户告诉李女士,自己是以每平方米12000元的价格,从陈某某手中购得这套房子。 “我告诉他我姐姐才是真正的房东,陈某某只是租户,对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李女士说,由于她姐姐这套房子是拆迁安置房,目前还没有办好产权证,只有一份交房交接单,“陈某某很可能利用了这一点欺骗他人。” 真房东找上门买家才知被骗 除了李女士,记者昨日还联系上小区另一位房东詹女士。詹女士称,2013年8月份,她把房子租给了陈某某,而当时房子还是毛坯房。 詹女士说,上个月月底,她也发现陈某某连续两个月没有交房租,就通过中介把房门打开,才发现住在房子里面的人竟不是陈某某,而是一名男子。该男子声称,自己是从朋友手上买下这套房子的。 随后,记者采访了一名受害人苏先生。苏先生称,2013年8月,他的父亲通过朋友介绍,跟陈某某签订购房合同,买下了上海新苑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135万元,当时给了39万元的首付,余下房款双方约定等房产证办好后再付。 双方签订合同后,苏先生去年9月份开始装修,花了6万多元,直到上个月月底,一位自称是房东的人找上门来后,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而当初卖给自己房子的朋友,也称房子是从陈某某手上买来的,自己也被骗了。 打扮时尚开豪车交物业费很爽快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上海新苑小区物业处了解情况。说起陈某某,物业处的工作人员印象很深刻,“她很豪爽,都是十几套房子一年的物业费一次性交齐。” 一位物业工作人员回忆,陈某某四十岁出头,打扮得很时尚,经常开豪车出入小区,“除了奥迪,还见过她开宝马。” 记者了解到,上海新苑小区是拆迁安置房,共10栋楼3300套房子,目前基本都没有办产权证。小区一位知情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据其了解,目前小区内被陈某某租下并出售的房子多达40套左右,涉及案值超千万。 一位房东告诉记者,有传言陈某某今年5月跑路到外地,但被一位受骗买家雇人追回,目前可能已经被警方控制。随后,记者向警方核实,民警称,此案正在调查中,不便透露案情。 安置房交房两年才能办产权证 作为租客,陈某某是如何骗取购房者信任,将租来的房子进行出售的呢?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陈某某曾谎称福州某官员在该小区中有十几套房产,最近由于上头查得紧,便将这些房产通过她来出售。由于“急于”出手,出售价格在每平方米12000元到13000元不等,比市场价每平方米要低3000元左右。一些买主禁不住低价的诱惑,就从陈某某手中购买了这些房子。 在没有房屋产权证的情况下,这些受害人为什么会容易上当受骗呢?记者昨日了解到,由于整个上海新苑是拆迁安置房,交房至今才刚满一年,而拆迁安置房一般都要两年后才能办得下产权证。而陈某某正是利用这个借口,通过熟人或者朋友介绍,直接签订合同。“很多受害人都是跟她很熟的朋友,也没有查看拆迁协议。” 福州元一律师事务所佘雷主任昨日表示,购买拆迁安置房,一定要确认卖方具备所售房产的处置权,如果没有产权证等证明,也要对方出示拆迁安置协议,明晰房屋的产权人,以免引发纠纷或者上当受骗。 |
相关阅读:
- [ 07-04]向店主兜售手机 “卖家”趁其转身掉包成山寨机
- [ 06-30]男子偷走同事手机“贼心不死” 还冒用其QQ诈骗
- [ 06-30]轻信“低价学车”传单报名学车 多名大学生被骗
- [ 06-30]高考填志愿类手机软件多藏木马 诈骗短信暴增5倍
- [ 06-30]盗走手机还用失主QQ诈骗 民警将计就计擒窃贼
- [ 06-28]女子与陌生网友开房 网友骗其家人遭绑索要20万
- [ 06-27]“公安局”来电称朋友用其账户洗钱 福州男子被骗1.3万
- [ 06-27]高考放榜结束招生骗局迎高发期 6种骗术不得不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