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神雕侠侣”的自我雕琢

2014-07-08 09:46: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雕刻作品《风》

风一样的状态

做大型雕塑,需要场地和工人,这对当时并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夫妻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程俊华说,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曾在闽侯租了民房,那时候吊车很难借到,于是夫妻齐上阵,在院子里拎着一桶桶搅拌好的水泥,爬到脚手架上往下浇灌,以完成重量以吨计的雕塑作品。

“去年,我们做一堵70米长的大型文化墙雕塑,当时天气炎热,泥巴一挂上,马上就干了,无法塑形。我们买了四个喷水电扇以保持湿度,但人在烈日下工作苦不堪言。当时我过度劳累至脊柱变形,住进了医院。”说这话时,张文霞不由自主地背过手去捶了捶腰。

问及怎样才是理想的创作状态,文霞说:经历了几十年辛苦的创作,现在追求的是没有压力、自在的心态。

我们走进陈列室,在作品中感受他们的心态——《风》系列刻画的是疾风中长发飘逸、衣裙飞扬的少女,表情极其细腻;《王洛宾》系列雕塑,以波涛造型象征辽阔的音乐海洋,还有标志性的大檐帽和他栩栩如生的笑容;抽象的《石头记》,刻着落着眼泪的曹雪芹……

“虽然她怕吹风,一吹风就头痛感冒,但是她喜欢做《风》题材的雕塑,风格也和风一样。”程俊华这样形容张文霞的创作。

“风就是灵感。好的状态,就是没有压力。以前总是往前冲,但现在我们不给自己明确的目标,不给自己施加压力。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张文霞说,刚毕业的几年,他们总是想追求“标准答案”,许多事情总要找个边界,也会给自己定个目标。虽然这期间做了许多作品,但是随着年岁越来越大,他们渐渐追求更奔放的,更想表达的东西。

“就像我们做的《快乐运动》系列,很多人跟我们说,这个题材一直做下去,能赚大钱。但是,如果一直做一个题材,我会感到厌倦,我希望自己更加奔放地发挥。或许经济上没那么好,但我会舒服一些。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自由舒适的状态。”她说。

夫妻俩合作,矛盾也是常有的。“我俩性格不一样,经常为一件作品吵架。有时候很生气,但还是我妥协比较多。”程俊华笑着说,“现在文霞‘发功’了,她看书多,会学习,在业内比较有影响力。创作时她把握内在的东西,我负责具体操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