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命题组专家解析中考命题 英语卷结构和分值比例调整大

2014-06-13 09:58:03 齐榕吴静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昨日,中考一结束,本报就第一时间联系了福州市中招办,并获得授权刊发2014年福州市中考各学科试卷说明。

因为该命题说明第一时间从命题点传回,来自于所有命题组的老师,所以最具权威性,也说明了命题组老师命题方向,无论对于今年的考生估分还是明年的考生复习迎考,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语文                            

没有偏题怪题作文不容易套题

全卷试题平稳,没有偏题、怪题。试卷中的一些试题具有较好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多元化、个性的见解。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命题时还采取了一些人文关怀的措施。比如第14、17等题,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答题,能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涉及到课标规定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识记、理解、概括、分析、表达运用和鉴赏评价等语文能力。

相当一部分试题素材源于教材又加以灵活运用,如:第1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词义的掌握情况,语段素材来自七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第6题的素材选自八下第三单元的“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等。

同时,在命题时,紧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第5题名著阅读题,在考查学生对名著典型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形象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提炼其所叙述故事的精髓,对出所提供对联的下联。从知识到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同时,试卷引导探究,鼓励创新。此次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考查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如:第6题“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的第(2)小题,要求根据材料,探究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考查的就是探究能力,第19题从“钓鱼”这件趣事中领悟人生哲理等题都鼓励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另外,今年作文仍然采用“提示语+命题”的形式,依然关注学生的成长话题。题目“自律”,简洁明了,无任何审题障碍,切口小,角度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有利于学生说真话,吐真情,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数学

部分题目适当提供图形降低难度

试卷文字叙述准确规范、简练易懂、突出主题,个别题目关键字眼加着重号;试卷有效控制阅读量、书写量,增加思维空间;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试题难易分布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关注学生应试紧张心理及认知水平,在选择、填空题中控制难度,不设置人为障碍,甚至有些题目,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条件和提供精确的图形,降低学生演绎推理的难度,增加数学活动经验和合情推理能力的考查,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试卷针对不同学业水平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基础题、中等题、提高题的比例约为8∶1∶1,起点低,入口宽,从易到难,构成一个合理的梯度,即使是压轴题,也设置不同难度的小题,层次分明,如第21题和第22题的第(3)小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较强的探究能力,才能解答完整,有效地保证试卷的效度和区分度。

试卷有效体现公平性,试题在创设情境时,注意保持城乡、校际及男女生之间的平衡,考虑学生生活经历的差异、学生已有学科知识的储量、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差异等因素,使考试的内容、试题素材和试卷形式在总体上对每一位学生而言是公平的;特别是试题大部分来源于教科书的原题或改编,对考生具有相当的亲和度,较好地体现“中考”的基础性、适应性和导向性。

另外,试卷考查内容具有较高的覆盖面和代表性,注重数学“四基”的考查,关注初中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突出考查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整体换元等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关注到了初高中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理解,如第10题、第22题,有效地做到了初高中的衔接,凸显选拔功能。

英语

兼顾毕业和选拔平稳加大区分度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英语试卷对试题结构、形式和分值比例作了较大的调整,旨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初高中的衔接。控制8:1:1的易中难比例,难度与近年保持整体稳定。试卷兼顾毕业考试与选拔考试的双重性,平稳加大区分度。

试卷强化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听说读写全面考查,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和实践性。淡化应试,强化语用,适度加大信息量,强化阅读的重要性。重视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设题语境化,情景生活化。

试卷语料丰富,注重品位,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紧扣时代,涵盖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的生活情景和话题,如“天气预报”、“职业规划”、“参加考试”、“缴交作业”、“暑期计划”、“生病请假”等;全卷涉及诸多社会大众普遍关切的热点话题,如“雾霾天气”、“国际局势”、“南海争端”、“越南旅游”、“3D打印”等,凸显试题的时代感和鲜活性。

同时,英语在选材和立意上积极渗透人文素养,正面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完形填空是一篇“心灵鸡汤”的故事,颂扬“诚信自律”的道德观;补全对话围绕将在福州召开的首届全国青运会的话题展开,号召学生“争当志愿者,人人做贡献”;书面表达紧扣课标、源于生活、跳出教材,体现创新,让学生介绍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福州三坊七巷”,激发学生身为福州人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怀,唤醒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意识,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试卷还涉及“爱国主义”、“保护环境”、“敬老让座”等德育因素,旨在启迪心灵,传递正能量。

物理

没有偏、难、怪题无繁杂计算

试卷没有偏、难、怪题,无繁杂计算。知识覆盖面较广,试题阅读量适中,易中难比例合理。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试卷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注重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考查,重视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在命题时,试题突出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安全和节能减排等社会热点,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创设的情景真实可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第1、6、7、22、24等题。同时,试题关注科技,以“嫦娥”登月、新型两栖登陆艇等高新科技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如第11、17、23等题。

此外,试题强调能力立意,挖掘教材、生产、生活等资源,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情境,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物理学科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化学

在试题呈现形式上作调整

今年中考化学命题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试题素材,将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等基本素养蕴含于试题之中。试题稳中有变,全卷在给足基本分,呈现“8:1:1”的难度布局的基础上,在试题呈现形式上作了调整:为使试题难易分布更趋合理,将以往试卷中“计算与分析”题整合在第16、17题中;为加大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的比重,将“2011版新课标中规定学生必做的八个实验”的考查,分布在第4、10、12、13、15、16、17题中。

同时,试卷凸显学科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如:第9题运用分子模型考查了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

思品

关注时代热点,贴近生活

试题编排、能力结构、难度要求、文字描述都注意到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试题简约、指向明确。例如试卷中的11题、31题等。

同时,试卷关注时代热点、富有地域特色、联系生活主题、贴近生活。试题紧扣当前最大时政热点,试题的绝大部分素材来源于生活;体现地域特色,突显了思品课实践性的特征。例如试题中的10、11、27、28、32、33题。

还围绕基础知识,加强能力考查。试卷中既有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又有一定比例的论证、评价、思辨能力的考查。例如试卷中32题的第3问、14题、22题、29题、33题的第3问。

此外,试卷呈现方式灵活新颖、开放创新。试题的背景材料的选取既有生动、新颖、活泼的漫画形象,又有学生熟悉的身边故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例如试卷中的31题、32题。

历史

挖掘时政热点和福州区域特色素材

试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四大发明、汉武帝、郑和、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经济全球化等。这些知识点具有重要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等特点。

同时,试题以材料为载体,通过提供文字、图片、表格、示意图等形式多样的典型材料,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有效获取历史信息以及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材料解析题第28题。

此外,命题充分挖掘时政热点和福州区域特色素材。如综合题第29题以福州十大名片之一——马尾船政为切入点,了解船政历史,领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爱乡情怀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