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锦巷得名与赵真君庙有关 福州的香店拳发源于此

2014-06-12 17:26:54 吴静齐榕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民从福州七圣君庙前经过

如今东街南侧的第二条小巷,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锦巷,长不到200米,宽不到5米,可是这里却是著名的香店拳的发源地。它的名字的由来也并不是因为这里有锦帛,在南宋时,它还有个名字叫通贤境。它的由来和赵真君庙有关,还有着“七圣”“七星”的故事。本期的“人文鼓楼·发现档案”就带你走进福州鼓楼区的锦巷。

小巷内宋代的古庙与赵真君有关

今天的南街东侧第二条小巷子就是锦巷,全长182米、宽4.4米。巷子是从大洋百货(东街店)侧边进入,左转一小段即把锦巷走完。在锦巷的巷尾,就是宋代古庙赵真君庙的所在之处。在南宋时,锦巷的名字叫通贤境,因为境与锦方言谐音,到了清时就改成现在这个名字。

福州文史爱好者齐上志介绍,赵真君,俗姓赵名昱,隋代四川青城山人,隋炀帝时任嘉州太守,嘉州河有巨蛟经常伤害人畜,26岁的赵昱太守率七位勇士,下河杀巨蛟,为民除害。赵昱死后,百姓感念他,尊他为神,建庙来祭祀他。唐太宗李世民封赵昱为“神勇大将军”,玄宗李隆基加封其“赤城王”“显应侯”。宋真宗赵恒封赵昱为“清源妙道真君”,这便是民间尊赵昱为“赵真君”的由来。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赵真君信仰传到福州,并建庙于通贤境里社,说起来也有900多年历史了。又因为当时有七位勇士随赵真君除害,故福州百姓在赵真君之后又加‘七圣’二字,简称为‘七圣君庙’,因谐音也简称‘七星庙’。”齐上志说。

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庙宇位置并非原庙宇旧址,而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庙宇被后挪,且庙宇面积缩小许多后才会在今天横巷与锦巷北侧位置。

著名的香店拳发源在锦巷“庆香林”

据了解,锦巷北侧曾有一家著名的香业制造店,其为前店后坊,店名“庆香林”,制售宗教信仰的香烛。齐上志称,香是鼓楼区传统的出口商品,香料商品出口到南洋、日本等地。据《鼓楼区志·工业》记载:“鼓楼区制香业始于清乾隆年间,是传统出口商品,区内最著名的香业制售店为‘庆香林’”,店址在南街锦巷口,业主高志初,从业者8人。上个世纪30年代,巷内庆香林店与福州市全市制香业共同成立香料同业公会,会址设在庆香林店内,店主高志初蝉联理事长。

庆香林店就是福州香店拳的发源地。香店拳,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入选的福州本土拳种,它起源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东面的庆香林香店,也就是现在的安泰中心。清朝乾隆年间,南少林寺僧因反清复明被朝廷剿毁,星散避难。武僧智远潜匿在福州“庆香林”香店以避清廷之缉拿,免遭了灭顶之灾,以表感激之情,智远在店内传授罗汉拳,并定下规矩,只传内不传外,因避嫌隐名为“香店拳”。后经香店历代拳师吸取南北各派系功夫,取之精华融汇成独特的武术派系。

香店拳是内外合一、硬气功兼练的拳种,分上、中、下三盘,善于短打近攻,动作迅疾,拳势激烈,变化无穷。套路有:三战、八步、十字、少林、罗汉十八伏魔腿、刀术、棍术等十多种。

林觉民等志士还在锦巷组织“爱国社”

到了近代,林觉民等志士还在赵真君庙组织“爱国社”,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据《鼓楼区志》“党派群众团体”记载:1906年,鼓楼地区青年陈与燊、林觉民等在锦巷赵真君庙组织爱国社,成员有20多人。

在南街附近有一座七星庙,青年学生组织‘爱国社’,经常在此进行革命活动。”

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赵真君庙被作为解放军文工团驻地和排练场所。上世纪50年代末又作为东街街道的五金厂、菜市场。60年代末70年代初,又被水产、食品、蔬菜三个公司仓库占用。1988年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1992年赵真君庙加入福州道教协会。1995年,锦巷北侧被征迁,其中包括庆香林店、赵真君庙及“牛仔沙”平话场等,后建成今天12层的大洋百货大楼。经过协商,才在大洋百货大楼东侧停车场位置空出一块,重建赵真君庙。

齐上志还对记者介绍,过去锦巷过街对面就是黄巷口,所以这一段路是南街最热闹繁华的商业街。

(东快记者吴静齐榕通讯员张勇/文柳涛/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