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旬"城市农夫"楼顶种菜 种出三项国家专利
2014-05-28 08:34:29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少土栽培塑料管材五保种植畦”底层结构 □东快记者寇思琴/文刘朔/图 细绳牵起的藤架上,瓜果茂盛:绿的黄瓜、红的西红柿、大串密密麻麻的葡萄、壮实的芦瓜……远远看着,你仿佛都能闻到它们果肉的清香。 如果告诉你,这样美丽的果蔬园,就在福州市区一位80岁老人家的楼顶,你信么?夏智汛老人在他90平方米的楼顶,可没少捣腾出一些“惊艳”的事。比如,他用8-10厘米深的土壤,种出了一个90多厘米高的大葫芦;比如,为解决少土栽培能够高产,还能实现屋顶种植的安全、环保,他开发出了三个国家专利。 夏老伯种菜不打农药,用粘虫板来防虫 没地的城里人想过“农民瘾”在顶楼捣鼓出“空中果蔬园” 昨日,当东快记者在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三位环保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夏智汛老伯家时,老人正在客厅与老伴在一个电子秤边,称他们早上刚从楼顶采摘回来的空心菜。 “老头子要这样来算他那片小菜地的产量。所以我每天摘他的菜做饭前,都得先把菜称一下重量!”夏老的夫人陈雅琼笑着告诉我们。 夏智汛年轻时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而陈雅琼也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毕业生,两位老人退休前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退休近20年来,他们舍不得丢掉与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土地和果蔬,于是就变着花样,在自家建成的楼房顶上,捣鼓出了“空中果蔬园——生态养生园”。 陈阿姨说,他们刚退休回来时,村里周边还有地,他们可以种些果蔬。后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周边的地都被房子和道路占据,他们就没地可种了,这才打起楼顶的主意。 “我们搞了一辈子的农业,沉淀了很多实践经验,虽然这些也都出过书;但总觉得吧,这学习要与时俱进,就想在新的生活环境里再捣鼓出一些新理论、新方法,看能不能让没地没空间的城里人,也能吃上自己种的果蔬。”夏老伯说,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初衷,开始建设他“空中果蔬园”的。 夏老伯曾种出“屋顶葫芦王”,现在作为留种用 果蔬园在福州小有名气隔三差五常有人来参观 夏老伯的“空中果蔬园”,最近两年在福州城小有名气。夏天满园瓜果飘香的时候,几乎隔两天就有人慕名前来参观,他接待过的专家团、环保组织,多得自己都数不清了。但最让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看重的并非它的产量,而是“生态循环”种植法。 “别看夏老伯的种菜、栽瓜果的那些架子和盛土种植畦,看上去都很简陋,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他都靠这些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啦!”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柯文沣老师介绍。 在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众多环保有识之士眼里,夏老伯“空中果蔬园”采用的少土栽培,节水又环保,就是个了不起的闭合生态循环系统。“因为果蔬园,他们家几乎没有垃圾清出门!”省环保协会秘书长郑棣健感叹。 夏老伯自学了电脑,种菜之余就在电脑前整理资料 让果蔬“吃”厨余垃圾和粪便形成闭合的有机生态循环系统 在夏老伯家的洗手间里,有一个特制的便桶,大小便都被分离收集起来,再倒进楼顶上那一排的蓝色大塑料桶里去发酵。等这些粪便经密封发酵1-2个月,几乎没有味道后,他再倒出来,当浇灌果蔬的肥料用。不过,这有机肥一般不直接灌到果蔬上去的,而是在对果蔬们进行“暗灌”“滴灌”“微灌”时,倒入水里,一起慢慢引流进土层下面。家里的厨余垃圾,只要能分解的,也都统一放在大桶发酵,最后当有机肥埋进了楼顶种果蔬的土层里。 “我的浅土栽培还有灌溉方法,那都是很有讲究的。”除了微喷、滴灌等方法外,夏老伯还介绍了他开发的专利。如暗流灌,他揭开一层装在特制器具里的泥土,让我们仔细看了种植畦里的分层构造,解释起他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的项目——蓄水排水种植畦、少土栽培种植畦暗流灌水装置、少土栽培塑料管材五保种植畦等技术要点。 如今夏老伯家的“空中果蔬园”已经很成熟了,园里每年都会种植30多种不同种类的果蔬,而且产量很高,送自家亲朋好友,十几口人都吃不完。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夏老伯最盼望的还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这一套楼顶、阳台的少土栽培技术,能让更多城市人受益。这也是接下来,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想为夏老伯推广,让更多城里社区居民受益的事。 |
相关阅读:
- [ 01-08]福州小区掀“楼顶种菜”风 种菜成退休老人乐趣
- [ 06-08]邻居"开发"别人楼顶种菜 被种菜方称将与对方交涉
- [ 06-25]福州晋安区一住户楼顶种菜当花园 楼下漏水遭殃
- [ 11-11]在居民楼顶“开荒”续 市民反映:楼顶种菜很不妥
- [ 07-17]楼顶种菜 有人叫好有人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