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位研三小伙子突患脑瘤 女友病床前默默守护
2014-05-21 07:35:23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七嘴八舌论5·20 “5·20”分手症: 别怪汉子们不懂爱 520原本只是519和521之间的自然整数。而在网络语言中,因谐音“我爱你”,普通的数字即刻被赋予了不普通的含义。 这天,情侣们纷纷借势表达爱意。然而,幸福的情侣大体模式一致,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悲剧! 我观察了下周围的情侣,平日里好好的,反倒是在纪念日节假日闹起了别扭,好日子成了分手高峰期。 网上还真有人做过权威统计,得出类似结论:节后分手症! 其实仔细想想原因很简单:妹子们矫情,并满怀希望地等待另一半给的惊喜,而汉子们往往觉得“蛋疼”,并且不以为意地忘记这些节日。最后妹子由失望转化为郁闷,这时候汉子们还会不合时宜地打个电话来。这下战争升级!于是乎,新账旧账一刻爆发,分手危机一触即发。 汉子们也很委屈哪,他们哪晓得这么多小清新的日子?他们连白色情人节和葡萄酒情人节都还没分清时间,哪里对付得过来那么多表白日? 这场战争根本无关对与错!男人和女人本来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想要调和这个问题,除非你真的可以发现来自星星的你。嗯,没错,就是这样。 那么,来自地球的我们该如何治疗节后分手症呢?其实,男生和女生各退一步:女生该忙啥忙啥,日子还不是一样过?所谓nozuonodie(不作不死),咱消停点,多学习多运动,自己美美的才是王道,别忘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至于男生,哦sorry,我不是汉子,汉子们自己解答吧。我估计汉子内心的呐喊是:神啊,让老婆的生日、相识纪念日……都放在同一天吧! 作者李曌(福州单位职员) “5·20”的迷信: 爱情披上的数字包装 在谐音里寻找意义,估计这是凡人通病,尤其在中国,来源久远,甚至不止借助谐音,还有联想、象形、附会等,这就是所谓的“讨个口彩”。 正而八经来溯源的话,这“5·20”变成“我爱你”,其实有点扯淡,属于无稽之论,但转念一想,无稽也无害啊,没什么啊。 “5·20”“我爱你”,牵强也罢,扯淡也罢,社会就好比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莞尔而宽容地看着年轻人闹腾,看他们绞尽脑汁用新潮而无厘头的表情达意方式来包装爱情的甜蜜,来找寻亲近心仪对象的借口,来给大声说出“我爱你”一个理由,来臆造一个“缘”起催化作用,来期待一种错觉,增加追求的胆气与崇高感,一个人编织本该属于两个人才能完成的梦境,沉醉其中,一本正经…… 直到30岁以后才明白:理解是修养的课题,取舍是感情的使命,寻寻觅觅是怦然的心弦,平平淡淡是真正的虔诚。 作者杨光志 “5·20”的怨念 无处安放的爱情躁动 还没到5月20日这天,朋友圈里诸多或落单或单恋中的朋友早已躁动不安,纷纷转发诸如“5·20这天,谁陪你一起过”之类的讨论或投票活动,顺便再贴上自己对爱情的心怀感悟。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倒在其次,主要是为了在这个日子里刷个存在感。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热恋中的则忙着晒幸福。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爱情从花前月下谈上了社交平台。当然,必须承认这其中有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缘故,物质条件允许现代人“晒爱情”“淘女友”。可是,那些“等土豪娶我”“宁可坐在宝马里哭”的言论又分明显示出如今社会普遍浮躁的婚恋观。 晒几张照片不能保证百年好合,传几句甜言蜜语也不能印证白头到老。古代没有那么多纪念爱情的节日,却能够吟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唱,如今又是“2·14”,又是“5·20”,却难掩“相亲就订婚”“同居不谈情”等“速食爱情”的出现。 有人说,怎么谈恋爱、是否要结婚纯属私人问题,但如果私人问题演变成群体性浮躁,问题就不私人了。如今,浮躁婚恋观犹如一场疫病,侵袭着整个社会,如不加祛除,只会使情侣婚恋“雾霾”笼罩,给纯粹的爱情以污浊。 对于得不到的东西,与其在躁动中羡慕嫉妒恨,不如沉下心分析自己为何得不到。对于已经得到的爱情,仍需要妥善经营,最美的爱情能够在细水长流中温暖整个岁月,与子偕老。 作者牛宁 |
相关阅读:
- [ 05-16]武平小伙患脑瘤 “要是我有不测,就捐献全部器官”
- [ 05-14]中医大一硕士临毕业患脑瘤 师生捐赠暖人心
- [ 10-18]花季少女突患脑瘤难倒贫苦家庭 师生自发献爱心
- [ 09-06]妻子患脑瘤瘫痪失明 丈夫13年每天带她上班
- [ 05-20]台初中男老师排挤患脑瘤学生 在全班喊“你有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