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舞霸"讲述广场舞变迁史 2010年后在福州遍地开花
2014-05-20 07:37:49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2010年后在福州遍地开花,专家称广场舞不会被年轻人传承 卓宝珍带领的舞队开始“占据”福州各大公园 □东快记者陈木易陈腾健 图由受访者提供1996年以来,广场舞在福州经历了三重演变,曾经在室内舞厅流行的交谊舞,可谓是广场舞的前身,此后,舞蹈开始向广场转移,为广场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0年,广场舞最终在福州遍地开花。福州台江一位有18年资历的“舞棍阿伯”向东南快报记者讲述了福州广场舞的变迁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李双在接受东快记者的采访时称,广场上大妈们的激情舞蹈,其实是在追溯逝去的青春。从浅层文化的角度上来讲,广场舞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狂欢文化”。广场舞噪音扰民,其实折射出的是“群体自大”的本性以及社会宽容度的缺失。 对此他建议政府立法干预,使得双方清楚一个权利的边界,自我的约束,这对于构建一个法制社会也是具有一定的好处。 榕城广场舞三段演变史: 2010年后开始在福州遍地开花 “我现在年纪大了,去年还得了心脏病,因此最近去五一广场跳舞的时间变少了。不过一旦身体情况有所好转,我还是会去五一广场跳上一曲。如果一天不跳舞,人就会感觉到浑身不自在。就算自己不跳,在旁边看他们跳舞,也是一种享受。”林涛(化名)边说边用手比画着跳舞的姿势。 家住福州市台江区后洲街道,今年78岁的林涛曾是福州一家国营企业的中层干部。他退休至今已有18年时间,而他接触舞蹈也已有18年之久,人们笑称他是福州的“舞棍阿伯”。林涛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他对于福州广场舞前世今生变迁过程的了解,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1 1996年前后 流行交谊舞,多数在舞厅跳 林涛说,1996年前后期间,那时候在福州并没有广场舞,流行的是交谊舞,这类舞蹈大多数只出现在舞厅之内,只有寥寥无几的人会在五一广场这样的公开场合跳舞。“光台江区就有不下十家舞厅,著名的有德馀、第一商、小叮当和天韵,而最好的一家舞厅则非天一舞厅莫属。好的舞厅要向每个人收七块钱入场费,而便宜的舞厅只需要花一块钱就能在里面跳上两个小时。”林涛说,“天一舞厅原来是个大仓库,内部空间大,后来被改造成了一个长约30米、宽约20米的舞池,可以同时容纳100多人跳舞。“那时候慢四、慢三、拉面、伦巴这四类节奏的舞最为流行。交谊舞也多用来谈业务和谈恋爱。” 2 1996-2010年 舞蹈更开放,向广场转移 1996-2010年期间,由于舞厅内跳舞时,在一些特定舞曲和灯光的作用下,这些动作因过于暧昧并带有企图思想而饱受诟病,一些真正热爱舞蹈的人也逐渐开始往更为开放、健康、免费的大广场转移。自我解放的追求与授受不亲的旧俗在福州开始得到慢慢解放。“人多了起来,大家跳舞的时候也变得不那么难为情了。”林涛说,这也为后期的广场舞的发展积蓄了一定的力量。 2010年 全民健身,广场舞在福州遍地开花 林涛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到了2010年前后,国家前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给地方政府制定了“体育文化活动”的推广指标。一些不会跳交谊舞的人群,开始摸索出一套适合跳自己的健身舞蹈,也就是如今的广场舞。2010年也成为了广场舞开始在福州满地开花的一年。 “2007年,我们就组织了福建省广场舞迎新春比赛,当时可谓是盛况空前,共有近2000人参加比赛。2008年再次举办,并获得了‘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荣誉称号”。福建省舞蹈家协会秘书长繆丽容告诉东快记者,早在2007年,福建省广场舞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就已经相当高了,这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密不可分。繆丽容认为,广场舞给人们免费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和增进人与人彼此感情的平台,其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记者调查 广场舞纷争祸起扰民的音乐 A 泼粪、丢鸡蛋,广场舞已引发纠纷“对决” 尽管广场舞饱受非议,但东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场舞完全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震耳欲聋的背景音乐”。 早前福州三县洲芙蓉园的业主们就曾与广场舞大妈们展开了一场“对决”。家住三县洲芙蓉园的王小姐说,三县洲桥下的广场舞除了午休和晚饭时间,从早上7点就开始,到晚上10点半才会停歇,连周末都不“放过”。就连住在8楼的她也被噪声轰炸。 和王小姐一样不堪忍受噪音的业主们买来了高音喇叭,高喊“你们已严重影响了业主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跳舞的老人们则表示很无辜,她们已经在这里跳了十年,平时早上7点半开始活动,晚上10点前活动就结束了,中午休息,但还是有人投诉她们噪音扰民。此后,“对决”升级,大妈们跳舞的“舞池”还经常遭人泼粪、泼油、泼沥青,发出阵阵恶臭,搞得她们都没有办法在那里跳舞。 无独有偶——“啪”的一声,一粒鸡蛋差点就砸中了正在厦门莲坂新景世纪城A区外的小广场上又唱又跳的年轻人。住在莲坂新景世纪城的居民颜先生说,中午他吃完饭,刚躺下去准备午睡,就听到广场上传来的噪音,全然不顾正在午休的居民。有的居民不堪其扰,将鸡蛋从楼上扔下以示抗议,甚至有居民叫来了警察。 B 市民建议效仿泉州西湖公园管理模式 广场舞造成的噪音污染并不是新话题,但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平时都特别注意控制音量和跳舞的时间,尽量不要影响到别人休息和学生上课。”福州市茶园之声广场舞蹈队领队卓宝珍告诉东快记者,由于最近临近中高考,她们特意调小了音量,而在中高考那几天,她们决定“忍痛割爱”,暂停环南公园的广场舞活动。福州西湖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最近雨水多,中高考临近,住在公园附近的居民才终于恢复暂时的平静。 不少受访者表示,泉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的经验则十分值得管理者们借鉴。5月11日,泉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通过了《西湖公园广场舞文明公约》,该公约规定,广场舞的活动时间为晚上8时至10时,音响音量不得大于55分贝;时间和音量方面,如有违反,经管理处告诫3次,取消在公园举办广场舞活动的资格;在中高考的特殊时期,将引导广场舞活动团体到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跳舞。 除此之外,倡导购买无线调频耳机分发给跳舞者,以耳机代替外放音响,此类“无声舞”的建议也不在少数。 专家点评 广场舞是大妈们在追溯逝去的青春 受访嘉宾:李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李双 这其实是红歌、大运动的另一种呈现 “广场上大妈们的激情舞蹈,其实是她们在追溯那曾逝去的青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李双在接受东南快报记者的采访中如是说。 李双告诉东快记者,这些出没在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大部分都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经历过贫困、文革的冲击以及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妈这一代人,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李双说,每个时代的集体都有它的无意识反应,这也是政治运动而形成的狂欢。正是因为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背景下,大妈们都曾经历过各种重大的运动和场面,对于集体的狂欢活动,自然存在着一定的情绪记忆。 如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让这些大妈们逐渐处在时代的边缘化位置,与70-80后各种生活上的碰撞,也让她们彼此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代沟。“因此她们需要重温具有她们时代特色的情绪记忆。这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红歌、大运动在这个时代的另一种呈现形式。” “广场舞噪音扰民,其实也折射出了‘群体自大’的本性。”李双解释说,如果就三两个大妈在广场上跳舞,那肯定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 广场舞不会在老去的80-90后身上再现 “广场舞从浅层文化的角度上来讲,可以算得上是一种‘狂欢文化’。”李双说,从他的认识角度来分析,这种所谓文化,当80-90后一代老去的时候,是不会传承和再现的。“这其实也和80-90后时常面对当下一些尖锐、偏激的社会现象、言论,以及缺少集体狂欢的背景和意识都有关系。” 李双告诉东快记者,简单易学,条件要求低端,加上公共设施十分匮乏,这也导致广场舞蔓延时间特别快。 “年轻人还是无法理解老年人对于健身要求的渴望。”李双在接受采访中分析称,在泼粪、丢鸡蛋、撒碎玻璃,甚至是高音喇叭对飙的背后,其实也是社会缺少一种宽容度的表现。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的教育缺位,也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对此李双呼吁,除了加强社会群体之间的宽容度,增加公共活动设施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参与干预,出台并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比如广场舞选址与住宅的距离、音量、跳舞的时间,这些都应有一个标准。”李双说,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得双方清楚一个权利的边界,自我的约束,这对于构建一个法制社会也是具有一定的好处。 |
相关阅读:
- [ 05-19]东南网首届广场舞海选赛决赛举行 舞动健康新生活
- [ 05-19]福州“广场舞”大妈雨天撑伞跳 风雨无阻
- [ 05-19]人民日报谈广场舞:舞者称没声还以为我是神经病
- [ 05-19]邓超与大妈飙广场舞 杨幂被曝本月生产(组图)
- [ 05-17]福州“广场舞”大妈雨天撑伞跳 风雨无阻
- [ 05-17]东南网莆田站举办广场舞大赛 辣妈靓女齐上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