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在京的榕80后女生 建微信讲述有人情味的三坊七巷

2014-05-07 08:33  陈伟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过去的早题巷

  微信里三坊七巷过去的模样

在一遍遍通过微信向母亲请教盏糕、锅边的做法后,前天,身在北京的福州女生陈达萌成功地亲手做了回传统小吃,过了个家乡味十足的立夏。到了晚上8点多,她整理好做这些小吃的步骤,还发送到她建的微信公众账号“早题巷4号”上。

这是自由撰稿人陈达萌在微信上写的第十篇文章。陈达萌说,微信“早题巷4号”是一本没有终结篇的三坊七巷讲述史,她先从她家老宅故事说起,记录下住过的人,遇到过的事,满满都是珍贵回忆。

听病床上的父亲讲老故事 她建微信记录早题巷旧事

早题巷在哪?它就是光禄坊公园对面的一条小道。达萌家的老宅“早题巷4号”就在小道上“黄任故居”旁。

“这个宅子是1950、1951年爷爷花了1000大洋买下的。”在达萌儿时的印象里,巷子口有个写着“早题巷”三个字的牌子,墙头高草长得杂乱。每每下雨,巷子里的老宅就会传出“叮咚”清脆的水桶接雨声。如今再瞧这里,早已天翻地覆变了样。刷了新灰的白墙,怎么看都很陌生。

以前她经常听爷爷和父亲讲老故事,但往往听了就抛到脑后了。决定创建这个公众账号写故事,是达萌今年年初决定的。

“我爸爸生了一场大病,那会儿家里人格外珍惜他念叨的那些老故事,有必要记下来了。”“喜欢文化的老头儿”,达萌电话那头这么形容她的父亲,老人家60多岁了,对于早题巷的老故事记得特别清楚。微信“早题巷4号”里的文章故事,有很多都是出自她父亲之口。

父亲在病床上讲述,达萌就拿着纸笔、录音笔在一旁记录。常常一聊就是半天,达萌说,有时父亲刚做完治疗很疲惫,但是一说起老宅或巷间的故事,马上眉飞色舞起来。

听了父亲口述,达萌还得去查阅资料,翻出家里的老照片进行整理。3月20日,她创建微信“早题巷4号”,并发布了第一篇文章《有一种怀念叫记录》。

  远在北京的小陈自己动手做传统小吃过立夏

有民国烹饪书 还收集了福州老偏方

“家里的事,三坊七巷邻里间的趣事,还有一些曾住过这座老宅的文人的故事。”这里的每篇文章达萌写得都很有感情,特别是在写到已故爷爷陈明锵时,她是边哭边写的。爷爷陪着背九九乘法表,爷爷教她写书法,爷爷听她讲笑话,还有爷爷手写的精彩剧本等等。她接下来还要写爷爷和奶奶的爱情故事,以及在动荡时期,爷爷抄书给子孙看的故事。

微信“早题巷4号”里介绍了一本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陈衍写的教科书《烹饪教科书》,专门用来教民国时期女子学烹饪。书中记载了70道菜谱,体现了浓烈的福州菜特色。书中记载的一些有趣的主菜称谓,例如“上海青”旧时在福州俗称“瓢儿菜”,“茭白”俗称“葭笋”等等。

“这是从表伯那搜罗来的书,让人看到民国时期的教科书还教女子学做菜。”让达萌惊叹的是文人来写这样一本教材,与古代提倡的“君子远庖厨”的文人形象完全不同。达萌认为这是三坊七巷文人的特色,所以写进了微信里。

达萌还把儿时在早题巷生活时,吃过的“老偏方”也列举了一番。小孩受惊得喝“金银汤”,咳嗽要喝“橄榄醋”,胃痛喝“杨梅酒”等等。这一阵子她陆陆续续收到旧时邻居发来的其他“老偏方”,准备以后再整理发一篇《三坊七巷的老偏方》。

除了美食、亲人故事,微信里还记录了曾经住过老宅的文人郁达夫的故事等等,“林觉民的《与妻书》当时就是寄到我家门口,这是以后要写的内容。”达萌说。

一直写下去,还想出书 让后代都能瞧瞧老福州

“早题巷4号”的微信粉丝有100多位了,达萌告诉我们里面有曾生活在三坊七巷的儿时玩伴,还有一些三坊七巷的老住户。为了支持她写作,大家都陆陆续续发一些老照片、资料给她。

因为有了这个微信,达萌和伙伴们都回忆了不少在三坊七巷生活的日子,跟他们聊天,十有八九都离不了巷间旧事。达萌爸爸说过去有个邻居读报纸很厉害,看着普通话能翻译成正宗的福州话,她转头就把这个信息告诉了那个邻居的后代,对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技能”。

“我现在就是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发些老照片、资料、故事给我。”达萌想通过这个微信,把巷里巷间的一些老故事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看到古香古色的福州。与一些纪录性的史料不同,她更希望记录下来的是充满人情味的身边人身边事。

她希望故事越写越多,将来也能出本书。“等老了,子孙缠着问老故事,就让他们抱着本书自己瞧。”达萌笑着说。

东快记者陈伟/文图由受访者提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