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未成年犯管教所:10岁男孩溺死男童当"好玩"
2014-04-21 07:46 林茜 李剑准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文身少年带队抢劫勒索 这所少管所位于闽侯县,早上的阳光洒在蓝色高墙建筑,穿过高墙,气氛却突然凝结起来,因为这里住着的都是一些未成年人,不同于其他孩子,他们都曾经不懂事地触犯了法律。操场上空无一人,所有的未成年犯都在教室上课,或者在车间学习劳动技艺。 16岁的少年王奇,身高175cm左右、两颊长了些青春痘,笑容干净,神情羞涩。管教民警形容他是个开朗、爱笑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乐天的少年,记录在案的犯罪事实便有十几次之多,涉及盗窃、敲诈勒索…… 2年前,年仅14岁的他,初尝偷窃得手的快感后,一发不可收拾,半年时间就从小弟混成老大,带领着比他还年长的手下们四处作案,次数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发展到后期,甚至使用刀具、棍棒对反抗的受害人施加伤害。 他来自湖南,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由于不爱学习,他读完初一便办了休学手续,父母忙于打工无暇顾及他,便将他送到舅舅在泉州开设的工厂学手艺。“我做不来,就每天出去玩。”于是,王奇结识了一批在社会上游荡的青年,这些人的年龄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而“老大”才19岁。他跟着这些哥们学会了泡吧、抽烟、打架。他觉得自己像电视电影里那些古惑仔一样威风。可混是需要花钱的。这时,“兄弟”们就教唆王奇跟他们一起去偷车卖钱。“第一次(作案)很害怕,后来觉得很刺激”,王奇说,这种“成就感”驱使他一再作案。 他的斑斑劣迹很快传到他舅舅和父亲耳朵里,家人轮番给他上“政治课”,但王奇总是听不进去。没有办法,他父母便送他去广东,希望他重回校园读书。可那些“兄弟”不知从哪儿得到他在广东的电话号码,又打电话鼓动他回泉州,王奇没能禁受住诱惑。但这一次他收了4个“学艺”的小弟,自称“老大”,手下最大的18岁。“因为我,家里(新)年都没有过好。”他眼泛泪光。 2013年2月,王奇和父母吵架后不想回家过年,在泉州逗留作案,被公安机关抓获。这次没能幸运逃脱的王奇终于认识到违法需要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他感受到从未有的恐惧和后悔。 当记者问他还想不想回学校读书时,王奇有些落寞地答道“我身上的文身就(让我)回不去了”,他听人说洗文身很痛,不敢洗。经过教育他已经学会理解父母,一心想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家。 男孩缺乏父母关心开始抢劫 16岁的林健在进行沙盘心理治疗(用人或物的缩微模型,在沙盘内做出一个场景,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时,引起了未管所林警官的注意。 他把沙盘的沙分开堆在了两个角落,在一个沙堆的小岛上,放了一间茅草屋的模型,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狗相依为命。岛对面是高楼林立的城市,有各种摩天大楼、车辆,岛上的小男孩想过去,但一大片水域阻在了中间,水里有巨大凶猛的动物,没有船就到不了对岸。 林警官从他摆的沙盘中看到这个男孩内心的孤单感,通过了解他得知,这名少年来自重庆,从他记事起父母就不在身边,都在外地打工,极少见面。14岁时,爷爷生了一场大病去世,父母才将他接到广州。可父母依旧每天忙碌,他们说话的时间少之又少,渐渐少年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将感情寄托在外面认识的兄弟身上。 后来他因抢劫被抓,刚进未管所的时候,林健很消极,从不主动和别人说话,父母来探望他时,三人也几乎相对无言。 林警官不停找他聊天,教他在沙盘里摆上桥的模型(桥在沙盘游戏中代表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他。现在他已经会主动和前来探望他的父母诉说他在未管所里面的事。 |
相关阅读:
- [ 12-03]李某某进入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可能失减刑机会
- [ 05-15]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启动警察文化读书月活动
- [ 05-14]黑龙江未成年犯管教所:“犯人殴犯人”视频属实
- [ 04-15]福州市人大代表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调研
- [ 02-01]莆田市妇联组织爱心妈妈走进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亲情帮教
- [ 06-04]榕启动服刑期将满在押未成年犯适应社会帮扶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